Image

带你走进二十四节气惊蛰的民俗文化大观

Image 2020-03-05

惊蛰的天文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位于黄经345°,此时的太阳直射点已北移到了N6°13′。不断增长的白天即将于黑夜持平,地球得到来自太阳的能量已明显增加,北半球春意渐浓。此时我国按照气象学的入春标准(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滑行≥10℃)来看,春天的领地已跨过长江,占据南方80%的地区。在西方十二星座中,惊蛰位于双鱼座的正位,在我国二十八宿中,惊蛰从此进入东方青龙的心宿。

惊蛰的含义

惊蛰,是指大气环流正进一步调整为春季模式,太阳对北半球增加的热能使得暖湿气流逐渐强盛起来,而寒冷的极地气旋依然在高纬地区存有实力,在西风带的波动下,高纬的冷空气将南下与北上的暖湿气流正面相撞,形成雷雨天气,从而炸响上半年第一声春雷。冬眠的动物在春雷后逐渐苏醒过来,进入一年新的活动时期。惊,意为春雷惊醒万物,蛰,意为寒冬蛰伏之物重换生机。

惊蛰,是卯月的节气,卯月代表农历二月,是二月的开始。此时日出的方位从乙位过渡到卯位,日落从庚位向酉位过渡,因此一日之昼将从震卦开始。震为雷,大气受热将温润之气抬升以形成雷雨,大地感受太阳的温暖而焕发生机。太阳的热量和光照就是阳气,黑暗寒冷就是阴气,此时渐涨的阳气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与阴气抗衡,并将阴气转化为春霖让万物重现活力,生气入地从而震出生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惊蛰。因此惊蛰过后正式进入栽种季节,植树节就在惊蛰后不久。古人云:“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惊蛰的民俗

惊蛰是代表农历二月的开始,于是在民间人们就常把惊蛰称为“二月节”,既然是“节”,必然少不了精彩有趣的民俗活动。比如祭白虎,中国民间传说的白虎代表是非口舌、血光之伤,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如冒犯白虎必将引祸上身。于是人们为了祈愿平安就用肥猪来祭祀白虎,其意是让白虎吃饱后不伤人,或将猪油抹在纸老虎嘴上,使其粘住不让张口说人是非。又比如蒙鼓皮,惊蛰代表雷声,古人想象雷神是为鸟嘴人身,长有翅膀,一手持雷锤,另一手持天鼓,两手并用而闪电打雷。惊蛰这天,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意思就是惊蛰是孟春的开始,蛰伏的万物闻雷声而从新启动活力,人顺应自然,蒙鼓以革新万物之意。还有打小人、抖虱子、吃炒豆等习俗。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