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敦煌壁画临摹、欣赏与保护

Image 2020-03-09

技法篇

壁画到底是怎么个临摹法?

壁画的临摹最早有张大千,他几种材料都用过,绢、纸、布,特别是对大幅的画面,张大千是有准备的。因为普通的纸也没有那么大,壁画用的颜料比较厚重,纸太薄了托不住。他用布,他专门从青海请了几个喇嘛帮他做这个工作,他们会制作唐卡。你们要是有机会到四川博物馆去看张大千临摹的展览,张大千用好几匹布缝成画布,接缝的地方基本看不出来,那个工艺做得很好,青海的喇嘛做唐卡有经验。

常书鸿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候,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敦煌壁画临摹下来,拿去对外展览,临摹忠实于原样,让这批临摹品具有学术价值。当时很多学者也是这样评价他的,1951年北京展览时,郑振铎先生说这批临摹作品是真实地表现了敦煌壁画的,可以直接用作历史考古研究的。当时常书鸿他们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做的,做客观临摹,看到哪个地方变色了,我就画成变色的,原本原样地展示出来。因为他们看张大千临摹时主观性比较强,会给人误导。

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后,逐渐探索出一套办法,分三个层次来做临摹,最基本的是做客观临摹。第二个层次做一个整理临摹,因为壁画有些很残破了,这些墙壁的裂缝要不要临摹出来?既然我们要把敦煌艺术介绍给普通观众,这个裂缝就没有必要,所以要整理一下,残破的线条,画家要补出来。颜色变黑的,不知道过去是什么颜色,就不用复原,还是照着原色画,就是把局部的整理清楚。这样观众去看就会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画面画的是一个人,一个乐器或者别的什么东西。第三个层次是复原临摹,我们要求复原临摹是要有依据的。

当年段文杰先生临摹《都督夫人供养图》这幅画,就是复原临摹。段先生花了两年的时间来画。他做了很多研究,包括唐朝人穿衣是什么样的,头发是怎么扎的。另外要调查历史文献里面的记载。所以段先生把这幅画临摹完了还写了两篇论文,关于唐朝的服饰问题。这两篇论文到现在为止,我们研究服饰还得要参考他的。

现在的人学习敦煌壁画,当然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但如果按照壁画的制作方法,跟我们通常说的工笔画、写意画的技法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大学里面教的工笔画的画法跟唐朝壁画也是两回事,因为这些矿物质颜料这样堆起来的话用国画的办法没办法画,它的颜色很厚重的,这里有一个技法的问题。

欣赏篇

人物画与色彩是最大的亮点

敦煌壁画是佛教艺术,有一点佛教的常识,或者有一点历史的知识,是有助于我们理解敦煌壁画的。但是也不必想得太深奥,我们主要是从艺术角度来看待敦煌壁画,来看它对人物形象的处理,对色彩的处理。

传统的中国画,我们会觉得山水比较好,还有花鸟,然后才是人物。明清以来传统绘画中的人物画都不怎么样,但是敦煌主要是人物,所以敦煌的人物画是一个亮点,唐朝画人物画得非常好。唐朝一个画家如果不会画人物,他在画界是待不住的。那个时候主要是画人,后来逐渐欣赏山水画,欣赏花鸟画,人物画逐渐不受重视。唐朝的这个传统就逐渐失传了。而敦煌从绘画的角度,是从人物画中体现了中国的精神。

另外从色彩上看,宋元以后对绘画的颜色不太重视了,水墨为上,墨分五色,既然墨分五色,其他颜色不需要了。我以前也曾经学过山水画,当时我的老师告诉我你只要用两种颜色就可以了,一个花青,一个赭石,一个冷色调,一个暖色调,所以我也不会用颜色。

后来发现敦煌壁画这么丰富的颜色。我们要从敦煌壁画体会中国在唐朝,或者更早的时候,我们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对色彩的表现。也许我们会觉得人物穿的衣服花花绿绿的,如果欧洲人表现的话红色就不能全部是红色,总是要有点立体感,根据光的感觉,有的从黑色到深红色,到浅红色,到比较亮的,甚至偏黄色的。但中国人就这样,一块颜色就上去了。那些大的经变画,就是那么多丰富的颜色集中在一起。

我们过去学水墨画老觉得颜色多了之后会很俗气,俗气这个词是文人喜欢用的,看人不顺眼就说太俗气,怎么才叫俗气呢?其实大红大绿的东西也可以做得很高雅。如果我们了解日本的绘画,有一个路子就是特别豪华,颜色特别鲜艳,你会感觉到很华贵的感觉。中国曾经是这样的,唐朝就是这样很华贵的例子。我们的艺术如何表现这样一种感觉,敦煌壁画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的。

色彩篇

颜料从哪里来?

古代的壁画基本上用矿物颜料,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要画画能找什么?一个是矿物颜料,一个是植物性颜料。为什么敦煌壁画上土红那么多呢?到农村大片地方全是红土。我跟画家们一起画画时,他说你还用买颜料,跟我去挖上一大筐来,然后用水泡了,沉淀以后把最细的过滤出来,调一点胶就可以画了。壁画就是这么画的,就地取材。另外一种就是植物性颜料,比如藤黄。我想在古代的壁画当中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都用的。

为什么老看到古代的矿物颜料,没有看到植物性颜料呢?因为后者画上去后,过一段时间颜色就褪掉了。

在敦煌壁画上我们要找黄色的颜料很难,因为黄色是最容易褪色的,也许就是植物性颜料。

在敦煌壁画中矿物质颜料我们看到石青、石绿很漂亮,不变。这些颜料是不是从中亚传过来的呢?有部分可能是,但是不可能全部从外国进口,那样成本太高了吧。我们发现在敦煌,在新疆的壁画当中,从中亚传过来的颜料就多一点,从内地过来的就少一点,因为地理优势。我们看北魏的时候,石青、石绿的颜色特别多,特别是石青里面包含青金石的颜料,从北魏到隋朝,青金石颜料漂亮极了,敦煌洞窟里面,青金石的那种会发光,有荧光的,就是青金石含量很高的。青金石在古代也挺贵的,但是他信仰佛教,就愿意把金钱抛掷在这上面。

而有的颜料我想是从外地来。有的人研究过青金石颜料,主要是阿富汗、伊朗那边产,巴米扬的壁画上,那个青金石漂亮极了。到印度几乎看不到这个颜色,印度人没有用它。印度人用的颜色跟我们不一样,也是就地取材。我们在新疆、敦煌还可以看到,在内地青金石颜料基本看不到,所以我想这部分是从那边进口的。

(来源:人民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