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梅派的发展与国际化

Image 2020-03-13

说到京剧不得不提到梅兰芳的梅派艺术,不仅仅是四大名旦之首,更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如今的梅派深受戏友们喜爱,在听旦角里的戏迷里怕是“十旦九梅”,可见梅派艺术影响力之深。那么四大名旦是怎么由来呢?那为什么梅派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梅派有何过人之处?

首先不得不说四大名旦是如何产生的。自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为京剧产生奠定基础,之后同治至道光年间,京剧发展达到顶峰。因为京剧的产生是在徽班进京里产生,大多是汲取很多地方戏的特点形成,最终形成了“湖广音中州韵”的特点奠定了京剧的咬字和唱腔。譬如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就是从汉剧《贵妃醉酒》的特点移植的经典剧目,虽然《贵妃醉酒》很多流派都在唱,这是传统的“折子戏”(折子戏指传统剧目,代表这出戏很久以前就有人唱并不是某个流派独创)但梅派梅兰芳改编的《贵妃醉酒》堪称经典无人之巅,现被很多流派模仿改编,但始终达不到梅兰芳的高度,与梅派版本比起来还是略有逊色。

到了民国时期,梅兰芳崭露头角,打破了之前老生占据鳌头的京剧局面,甚至梅兰芳的热度能与当时老生“谭派”创始人谭鑫培一较高下,谭鑫培见梅兰芳演出后不得不感叹道:“后生可畏!”自此,梅兰芳奠定了京剧界的江湖地位。自此很多京剧界都称梅兰芳的表演独具特色可自成一派,这便是“梅派”的由来。大家都只知梅兰芳自成一派,不知梅兰芳曾随京剧大师王瑶卿学习,王瑶卿攻青衣创“王派”,所以梅派是融入了“王派”特色形成的流派,包括后来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也是随王瑶卿的儿子王幼卿学习继承梅派。自梅派兴起后旦角崛起,达到了与老生分庭抗礼的地位,很多旦角名家凭借精湛的京剧功力获得关注,便在1927年民国当时最有名的报社进行报道让戏迷们投票,最后确定出前五名,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史称“五大名伶”,后来因徐碧云因个人原因退出北京京剧界表演,最终于1927年梅兰芳的《太真外传》、尚小云的《摩登枷女》、程砚秋的《红佛传》、荀慧生的《丹青引》。史称“四大名旦”

很多人都觉得梅兰芳是四大名旦之首,可在此之前梅兰芳并不被界内人士认可,认为他不可能成角,因为梅兰芳先天条件并不好。两眼无神,嗓音不够宽。后来梅兰芳天天练习眼神,吊嗓子练习身段,最终被称为“八面观音”,就是指梅兰芳的身段无论是从东南西北还是东南东北还是西南西北都是绝美的。梅兰芳刚到北京时因为没有知名度只能靠糖水充饥,可不到半年梅兰芳名满京城,这时另一个人坐不住了就是谭派大师谭鑫培,因为当时京剧是老生独占鳌头,因为梅兰芳的到来打破了之前规律。并且因为梅兰芳的爆红使得一些剧目不得不改编。譬如《霸王别姬》在最早之前,《霸王别姬》是要有十几场的演出一直到项羽乌江自刎,可因为梅兰芳的到来,这部剧演到中间虞姬自刎后观众都离场了,因为梅兰芳演的虞姬自刎了,观众都不看了,所以自此十几场的《霸王别姬》,缩减为七八场,到虞姬自刎这部剧就结束。可见梅兰芳的影响,之后梅兰芳的演出费用按金条来算,被人称作“梅半城”言外之意当时的梅兰芳论财力可买下半座北京城,而且也有很多名人雅士与其结交。更有人在梅兰芳在演出时,往台上扔首饰。大家看的《大宅门》有一段白景琦的妹妹仰慕的万小楼并不是虚构,大宅门是导演郭宝昌家族的同仁堂的故事,其中白景琦的妹妹爱慕万小楼就是根据郭宝昌导演家族的一位长辈爱慕梅兰芳的往事改编的,由此可见梅兰芳有多么爆红。

自此梅派艺术的旦角地位便不可撼动,梅派的唱腔特点“醇厚流利”,柔美中不失矜持,颇有雍容华贵的表演,中正平和的气度。而且梅派与其他流派最大不同的是“文武昆挡不乱”。有雍容华贵的大青衣《贵妃醉酒》,也有柔美可人的《太真外传》,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刀马旦《穆桂英挂帅》,还有仙气飘飘的《天女散花》,也有古典文雅的《洛神》表演多样不拘一格,总能让观众眼前一亮。

在唱方面梅派的特点是“柔”,伴奏上运用西皮二六和摇板和原板的伴奏凸现梅派的柔,譬如《贵妃醉酒》中“海岛冰轮初转腾”一折尽显梅派风韵。在咬字上运用尖团字,颇有湖广音中州韵的京剧特点,乐器梅派独创京二胡伴奏与传统京胡伴奏是一大突破。

念白方面,梅派多用韵白展现了雍容的人物形象,并在念白方面梅派多用定场诗自我介绍角色,使观众清晰认知角色扮演,又不失京剧的传统特色,在京剧上素有“千斤念白四两唱”。譬如在《贵妃醉酒》中杨玉环就运用了定场诗的念白来介绍自己。“丽质天生难自捐,承欢侍宴酒为年,六宫粉黛三千宠,三千宠爱一身专。本宫杨玉环,奉君宠爱,封为贵妃,今圣上传旨,见驾百花亭。”简洁明了的即做了自我介绍又简明扼要交代了剧情。

做方面,多指身段和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称为“四功五法”,梅派注重眼神的变幻,通过眼神来表演出角色的内心状态,不同的京剧角色要是让一个人来演如何在一个人来演绎呢?譬如这一场演贵妃醉酒的杨玉环,下一场要改演穆桂英挂帅的穆桂英,都是旦角,但角色不同。如何让观众迅速反应?除了装扮上更重要的是眼神。并且梅派表演更多运用折扇衬托人物所思所想,譬如《贵妃醉酒》中主角只有杨玉环一人,并没有其他主要演员带动,这时就用到了折扇,折扇的运用活灵活现的展现了杨玉环被唐明皇传召时的兴奋,到中期唐明皇改去梅妃时的吃醋,到后期杨玉环独自买醉自赏怀春的醉态之美都是运用折扇表演展示。梅派最大的突破就是在一些剧目中用到绸子,譬如《天女散花》中的天女就用了绸子舞柔和京剧的步法身段展现了天女的仙气飘飘的气质和美态。梅派的水袖和绸子舞都是用手腕用力,徐徐渐进的到小臂大臂一点点的展开,现在有的演员耍绸子根本不会用手腕,直接上来就大臂甩,那根本就不是梅派。譬如李玉刚在2012年春晚演的《新贵妃醉酒》有一段绸子舞直接就是大臂挥展,那根本不是梅派,甚至从京剧基本功角度分析都及其不专业。所以,有很多反串演员说自己唱的是京剧,根本就是胡言乱语。

打顾名思义就是武打戏份,打戏上梅派与刀马旦结合,让人物既有梅派大青衣的中正平和也有刀马旦的英姿飒爽。在《穆桂英挂帅》中捧印前便是一位中年妇女形象,捧印挂帅后披战袍后英姿飒爽统战三军尽显巾帼不让须眉。

除此之外,梅派的创新更融入了西方因素。在梅派第二代梅葆玖的时代,在梅兰芳时期的《太真外传》基础上改编创作了如今梅派的创新代表著作《大唐贵妃》,人们耳熟能详的《梨花颂》就是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更是被娱乐界歌手演员争相翻唱,翻唱最成功的当属李玉刚,李玉刚很多的歌曲和表演都是复制梅派包括唱腔和眼神,但李玉刚的表演方式均不被京剧界所承认。

《大唐贵妃》的伴奏不再是京胡和京二胡,而全部改为交响乐伴奏,气势磅礴恢宏富丽堂皇。而且更是融入了西方歌剧的表演方式,采用了歌伴舞和大合唱的歌剧表演形式,使传统的京剧表演瞬间多了西方色彩,后期《大唐贵妃》世界巡演万人空巷,使西方人重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后来《贵妃醉酒》也有交响乐版本,气势磅礴,视觉的震撼不言而喻。在第三代传人胡文阁更是采用了与歌手跨界,通俗歌曲的歌词改编为京剧唱法,其中与林志炫的合作的京剧版《离人如梦》是在林志炫的《离人》基础上改编为京剧版《离人如梦》更是掀起来歌曲改编为京剧的热潮,自此国风歌曲崛起“戏腔”在音乐界占据了一个特殊的存在地位。后来胡文阁改编了京剧版《精忠报国》《白月光》《我爱你中国》《霍元甲》等等均采用京剧青衣的唱腔来展现。

在剧情编排上梅派也是汲取百家之长,譬如前面提到的《贵妃醉酒》是从汉剧移植,梅兰芳大师晚年最后一出戏《穆桂英挂帅》是从河南豫剧的《穆桂英挂帅》移植的剧目。并且当年在表演梅葆玖更是和豫剧马派马金凤两人合演《穆桂英挂帅》,梅葆玖唱梅派京剧版,马金凤唱马派豫剧版,更有梅派弟子在表演时献唱梅马两剧种的穆桂英挂帅。

梅派在表演上并融入了地域特点,比如同样的一出戏在北方一种唱法,在南方另一种唱法,也就是说梅派地域特点分为“南派”“北派”,譬如同为梅派传人,北京京剧院的梅派演员沿用老梅派的表演,上海京剧院的梅派演员则沿用南派唱法“南派”唱法现多模仿于梅兰芳入室弟子杜近芳的表演特色。而且在表演韵味也不尽相同,北派的《贵妃醉酒》展现的是杨玉环的醉态美也就是“醉中见美”,南派杜近芳的《贵妃醉酒》则是展现杨玉环的美中醉展现了“美中见醉”。现在的南派梅派已不多见,多以北派为主。

梅派在发展中也分为“老梅派”和“新梅派”。老梅派是多运用“南梆子”和“四平调”,譬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运用南梆子,还有《霸王别姬》梅兰芳也是运用了南梆子,深刻的展现了京剧“湖广音中州韵”的传统特点。可现在大多梅派演员都唱不出曾经老梅派的南梆子的韵味,于是梅葆玖先生将唱法进行改革,现在大多梅派演员都是梅葆玖的弟子,所以现在很多梅派演员演的都是“新梅派”。

梅派梅兰芳大师不仅仅在梅派表演独具一格,他的梅派更是影响了其他流派,譬如同为四大名旦的程派创始程砚秋是梅兰芳的弟子,四小名旦之首张君秋(张派)也是梅兰芳的弟子。可见梅兰芳对京剧旦角的影响。

不仅如此当年梅兰芳曾到美国百老汇演出梅派京剧,将梅派京剧伴奏对应译成西方音乐的五线谱和简谱方便美国人理解,在美国百老汇一战成名,位居三大表演体系之一。而且到日本演出演绎了昆曲《牡丹亭》与日本代目探讨中日文化的异同,后来的日本男舞伎演绎的日本版的《贵妃醉酒》《牡丹亭》均受梅派艺术影响,让中国戏曲多了几分更细腻的日本的东方情韵。(代目是日本艺伎的一种,指男人扮女性的表演并融入日本传统曲艺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日本的男旦)现在有很多经典曲目都有中日两版。

在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就是反串艺术和京剧的异同。有很多朋友会认为李玉刚的表演是京剧,其实根本不是,李玉刚的表演方式很大程度模仿梅派,可最终没有梅派的精髓。京剧分四功五法前面提到了分别是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首先唱,京剧的唱是指用丹田气发出脑腔共鸣,用小嗓儿唱。这是京剧旦角的发声,不是勒个嗓子发出女人的声音就是京剧了。其次就是眼神,李玉刚的眼神太过妩媚妖艳,和京剧的中正平和通过眼神传递心情根本不是一回事,但李玉刚的表演也的确有很多人喜欢他表演也的确很优秀,但那是另一种艺术形式和京剧不沾边。

梅派的成功不仅仅是技艺高超更在于大胆创新不拘一格,梅兰芳提到过,京剧创新要“移步不换形”,也就是说可以创新但京剧的四功五法不能改,四功五法是京剧的魂,万物皆为我所用。譬如梅葆玖先生的《大唐贵妃》采用交响乐伴奏京剧,采用歌剧的美声合唱和歌伴舞,用现代的舞美技术衬托这都可以。如今的梅派在京剧界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在娱乐界也是数一数二,梅派《梨花颂》被无数歌手翻唱来作为京剧入门的必唱经典。你们是不是也很喜欢梅派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