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他伪造14幅名家画作,卖出5个亿,要不是偷了次懒,根本没人发现

2020-03-20

艺术造假的历史,说起来可太长了。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就记载:“秦昭(襄)王令工施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此矣’。”也就是说秦昭王自己动手,做了个假古迹。

不过,艺术造假流传到今天,却催生了一批“大师”。往国内说,著名画家张大千就曾经很喜欢画伪作;往国外说,西方收藏界的不少名画,居然出自造假艺术家之手。

“我就是再画2000幅伪作,市场也会照单全收。”这句话出自沃尔夫冈之口。沃尔夫冈是谁呢?他有时候变成“达芬奇”,有时候变成“毕加索”,有时候又变成“伦勃朗”。这些在艺术界赫赫有名的画家,都是沃尔夫冈的目标。

我们先来看一个跟他有关的故事。前几年有一幅马克斯·恩斯特(德裔法国画家,被称为“超现实主义的达芬奇”)的失传画作重现人间,经过多家专业鉴定机构估值,这幅画确实是恩斯特作品,市场价大约4600万人民币。

由于画上有恩斯特的签名,而且画工、颜料与画布的年代以及风格都符合他的艺术特点,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轰动性消息。沃尔夫冈看到后却捂着肚子笑得停不下来,因为这幅画根本不是什么恩斯特真品,而是他画的伪作。

问题来了,为什么沃尔夫冈的画能经受住这些专业鉴定机构的考验呢?这就不得不从他的经历说起。沃尔夫冈是德国人,他的爸爸靠伪造手艺谋生,受爸爸的影响,沃尔夫冈从小就学会了不少伪造技艺。

长大后,对艺术丹青非常感兴趣的沃尔夫冈,进入艺术学校学习。可是学校的氛围让他感到沉闷,有一次沃尔夫冈甚至和自己的老师大吵了一架。生气的沃尔夫冈决定自学成才,他开始游览那些名画家去过的每个地方,感受他们的艺术心理。

为了挣旅游费,沃尔夫冈选择自己创作画。他仔细研究那些画家们的笔法、年代特色,读了无数艺术家的故事,就为了让自己代入他们的创作氛围,然后模仿他们的风格特点,画出自己的“原创”伪作。

曾经有个艺术家去世了,沃尔夫冈心血来潮,模仿他画了一幅作品。巧合的是,买走这幅画的人正是那位艺术家的妻子,她误以为这是丈夫流落在外的画,二话不说买了下来。由此可见,沃尔夫冈的技艺到底“以假乱真”到了什么地步。

佳士得,世界著名艺术品拍卖行,曾经收了一幅Max的作品。这幅画被认定为Max的巅峰之作,以至于佳士得都将它拿来当拍品的封面。毫无疑问,这幅画也是沃尔夫冈伪造的,后来真相被拆穿,但佳士得的工作人员仍然赞美它是一幅精妙艺术品。

沃尔夫冈伪造画作与其他人不同,他不是用现代颜料作画,而是跑到旧市场买来那些年代久远却没什么名气的古画,然后剥取颜料,利用老画布、画框和盖章,根据这些画所处的不同年代,选一个同时代的名画家,开始伪造。

不过,沃尔夫冈也有翻船的一天。起因是2008年他偶然偷了次懒,直接用颜料管里的“钛白”画了一幅号称是海因里希作品的《红马肖像》。《红马肖像》的年代设定为1914年,然而“钛白”的发明时间比它还晚了2年。

所以买家付款后拿去鉴定时,很快发现了不对。沃尔夫冈因此坐了几年牢,但他坐牢的这段时间里,“沃尔夫冈”这个名字在艺术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为直到这件事发生,沃尔夫冈的伪作能以假乱真之事才被更多人知晓。

根据官方数据,沃尔夫冈伪造了14幅名家画作,合计卖了5亿元。但他自己看到这个数据后却摇头:“太少了,不止14幅。”沃尔夫冈出狱后还是很喜欢到各大博物馆去参观那些艺术品,每次看到自己的伪作挂在墙上,他都忍不住窃笑。

要不是沃尔夫冈偷了那次懒,恐怕全球顶尖的鉴赏师们根本想不到,真有人能把伪作画得比真作还精彩。有人曾经问沃尔夫冈,为什么要以伪造为生?沃尔夫冈嘿嘿一笑:“我不是为了钱,毕竟我已经足够有钱。我只想要一个轰轰烈烈的人生。”

在艺术界,沃尔夫冈的评价有点两极分化。喜欢他的人认为他是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当代艺术家;不喜欢他的人,则认为他毁了艺术界的安宁。对此,大家如何看待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