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杜甫老病交加,写下生命悲歌,感叹人生无常,后人以为他在炫技

Image 2020-03-24

在中国的诗坛上,诗圣杜甫的名字与李白齐名,唐朝也因为有了这对双子星,诗歌文化才如此熠熠生辉。然而,杜甫在世的时候,却并没有后来这么尊崇。他不仅算不上当时著名诗人,不如李白那样走遍天下都是明星。而且,杜甫的中晚年生活过得非常艰苦,长期需要朋友的接济。

比如在成都草堂的时候,他就曾经向好友高适求助,直言不讳“故人供禄米”。后来,资助杜甫的人主要是两次镇蜀的郑国公严武。等到严武去世后,杜甫的生活无所依靠,只能离开蜀地,到外面讨生活。杜甫离开蜀地时,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往返奔波于岳阳、衡州、潭州之间,已经极度困窘了。

尤其是在大历五年时,五十九岁的杜甫乘坐小船停泊在潭州。这时候的他,可谓老病交加,生活没有着落。然而,就在寒食节的这一天,杜甫感怀自己的身世,满怀对于唐王朝的无限眷恋,写下了这首《小寒食舟中作》: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这首诗是杜甫暮年所作,既感叹个人的遭遇,又抒发了生命倒计时中的感悟,更包含爱国之情,因此很受历代文人的重视。

在这首七律的首联,杜甫概括了人生的经历,道尽了无限心算苦楚。因为是节日佳辰,他还是强打精神饮酒。“强饮”二字,不仅表达了体力不支的状态,而且还写出了无心过节的心情。鶡(hé)冠指的是隐士之冠,在这里表明了杜甫的身份。他已经是一介布衣,这也是他一生大部分的状态,虽然忧国忧民,却始终不被重用。

颔联是名句,描述了当时杜甫的所见之景。“天上坐”、“雾中看”传神地写出了杜甫年老体弱的身体状态,道尽无限沧桑寂寥。然而,后人认为,它也不单单指的目之所及,而是另有深意。它暗示了唐朝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基本安定下来,但繁华早已不在,时局凶险,让人看不清前途,看不到前途和方向。

大凡谈及此诗,很多人都会谈及这一联是化用了沈佺期在《钓竿篇》中的“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杜甫的拥趸者往往认为,杜甫晚年特别喜好学习沈佺期,常常翻用他的诗歌。而且杜甫的水平太高,他将化用的句子打上了独特的烙印,这句诗足以见真本事,完全是在炫技。正如元代人方回在《瀛奎律髓》所说:

沈佺期《钓竿篇》云:“人如天上坐,龟似镜中悬。”公加以斤斧,一变而妙矣。

其实,杜甫水平当然高,化用前辈的诗句也是确有其事,但根本不是为了炫技。诗人半生寥落,大多数时间无人问津,恐怕写的都是真情实感。

颈联“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看似漫不经心,仿佛和前后文有所脱节,其实却是精心构造的。前一句写的是小舟上的近景,“闲幔”二字回应了前面的萧条景象。后一句是写远景,白鸥轻快地飞向远方,这样才引导着作者和读者的视线,非常自然地联系最后一联诗句。正是有了这一联的铺垫,才有了尾联的感情抒发。

尾联之中作者总收全诗,“云白山青”正是寒食节江上的景色,“万余里”则把感情牵向远方。原来,即便到了此时,杜甫忧愁的还是遥远的长安。那里是唐帝国的中心,那里牵扯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性命,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即便一生饱受坎坷,即便已经燃尽了生命,杜甫依然记挂着国家和百姓,这就是他为什么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写完这首诗大概半年之后,杜甫就在前往岳阳的小船上溘然长逝。他的一生可能并没有丰功伟绩,但他的诗篇却点燃了无数文人的方向。他以最卑微的地位,写出了民众最悲惨的生活,展现了伟大人物的风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