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他被称为淮南大儒,以读书养气得高寿

2020-03-27

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到清代达到一个顶峰,其中大师云集,灿若星辰。有的学者靠家学名重一时,有的经世致用,造福一方。但由于典籍太多,学者的寿命有时就成了决定其在学术史上贡献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方面,于江淮大儒丁晏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丁晏 字俭卿,号柘堂,江苏山阳人。原籍山东济南。他六岁启蒙,嗜读书。史书记载他,“少多疾病,迨长,读书养气,日益强固,用是得享高寿”。稍长,结识学者潘德舆,定为终生至友,学业同道。他在《与潘四农先生书》中写道:“大丈夫得志则不负所学,慨然自志于时,不得志则闭户穷居,不以贫贱而改行,不以困厄而尤人,归于实用。”于此为终生处世穷经的宗旨。此后,学行名闻乡里。一代清学领袖阮元对他十分赞赏。据说当时召见他的时候,丁晏以汉易十五家发策,条对万余言。尚书汪廷珍也称赞丁晏“气平心细,识见明确,当今豪杰之士也。”

丁晏考后中举人后,兼通史事,故经世优裕。他“尝在籍办堤工,司赈务,修府城,浚市河,有功乡里。”太平军蔓延大江南北,两江总督檄行府县兴团练,广积贮,为守御计,以先生主其事。后来捻军扰淮安北关,他“号召练勇,分布要隘,城赖以全。”因为有这些功绩,就被奏保到“赏二品封典,诰授通奉大夫”。

丁晏在学术上的贡献很大,涉及的领域也很多。他“笃好郑学,于《诗笺》《礼注》研讨尤深。”他认为“毛公之学得圣贤之心传,其所称道,与周秦诸子相出入。康成申畅毛义,修敬作笺,《孔疏》援引疏漏,多失正旨。”乃撰《毛郑诗释》四卷。宋欧阳氏《诗谱补亡》刊本讹脱,爰为排比重编,撰《郑氏诗谱考正》一卷。以康成兼采三家诗,宋王氏虽有辑本,传刻舛谬,乃搜宋原书校雠是正,撰《诗考补注》二卷,《补遗》一卷。撰《三礼释注》,共八卷。并辑《康成年谱》。署其堂曰“六艺”,取康成六艺论以深景仰之思。且总括其书曰《六艺堂诗礼七篇》。

在丁晏的著作里,尤以《尚书馀论》、《锥指正误》两书最为重要。丁晏“以顾炎武云梅赜伪古文雅密非赜所能为,考之家语后序及释文、正义,而断为王肃伪作。盖肃雅才博学,好作伪以难郑君。郑君之学昌明於汉,肃为古文孔传以驾其上,后儒误信之。近世惠栋、王鸣盛颇疑肃作而未能畅其旨,特著论申辨之,撰尚书馀论二卷。”可以说彻底推翻了古文尚书为梅赜所作的旧论,断定古文尚书其实是王肃为了难为郑玄而作。

丁晏贯通经学,精熟舆地,于《禹贡》之学深有研究,不但对胡渭《禹贡锥指》多有匡正,还在此基础上撰成《禹贡集释》三卷。该书丛集前人众说,又多有丁氏见解,体现了丁氏深厚的文献功底和超卓的考据水准。

此外于《易》,有《周易解故》一卷,《周易述传》二卷,《讼卦浅说》一卷。于《书》,有《尚书馀论》二卷,《书蔡传附释》一卷,《禹贡锥指正误》一卷,《禹贡蔡传正误》一卷。于《诗》,有《陆疏校正》二卷。于《礼》,有《佚礼枝微》一卷,《投壶考原》一卷。于《孝经》,有《述注》一卷,《征文》一卷。又有《北宋二体石经记》一卷,《读经说》一卷。莫不博通训诂,笃守家法。

丁晏虽以经学闻名一时,但其生平著述中史部有十七种。这十七种著作内容较为驳杂,涉及正史、族谱、年谱、金石学、蒙学等诸多领域,颇具研究价值。

在治学方法上,丁晏治经学不掊击宋儒,尝谓汉学、宋学之分,门户之见也。汉儒正其诂,诂正而义以显;宋儒析其理,理明而诂以精:二者不可偏废。

作为一名经师和大儒,丁晏的可贵之处还在于非常关心现实问题,精彩观点不时出现。比如曾“与人论钞弊,谓轻钱行钞,必有利而无害。论禁洋烟,谓不禁则民日以弱,中国必疲,禁则利在所争,外夷必畔。且禁烟当以民命为重,不当计利。立法当以中国为先,不当扰夷。”这些预判,后来果然都言中了。

丁晏一生共著书四十七种,凡一百三十六卷,其已刊者为颐志斋丛书。他晚年主讲于丽正书院。于七十七岁高龄时与何绍基共同主持了《重修山阳县志》、《淮安艺文志》修纂工作,历三年,刊成。可谓终生努力著作,勤奋精神世所罕见。

丁晏于八十二岁时去世。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