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国美书法博士创作了12幅作品,引争议,学精还是学博

2020-03-29

国美书法博士创作了12幅作品,引争议,学精还是学博

事情是这样的,知名书法博主天逸出品以“鲁大东历代书法名碑、名帖创作十二品”为题发布了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教师鲁大东先生以12种不同的书风格创作的12幅书法作品,这12幅书法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每一幅作品对应了一幅古代的书法经典字帖,说白了就是12幅不同经典风格的仿作。其中包括《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丧乱帖》《自叙帖》等等书法史塔尖上的经典。

这种写法大概意思就像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的张无忌,靠着强大的九阳神功内力,灵活应对崆峒、武当、少林、昆仑、峨眉等各大门派,并分别用不同门派的七伤拳、太极拳、龙爪手、等功夫打败了各大门派的一众大佬,从此一战成名,张无忌模仿各家各派武功的架势,和书法里的风格仿作倒有几分的相似之处。

不同的是鲁大东先生在书法界已经很有名气,并没有“一战成名”,反而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议,这12幅书法作品发布以后,有一位网友的回复引来了大家的围观,他评论道:看了鲁大东很多作品,除了仿创就是仿创,你都多大岁数了,难道还不应该确定一种特定的风格取向吗?很奇怪为什么国美的学生都那么崇拜你。

同时这位网友还发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没看出来哪好,哪个都会写,没看出一个精的来,很奇怪学那么些有什么用,书体的区别除了空间、块面还有线条上的变化,归根到底难道不是一样的吗?你这么写是想证明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这12幅书法作品:

第一品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创作:李清照词

第二品孙过庭《书谱》

创作:秦观词

第三品王羲之《圣教序》

创作 张若虚词

第四品颜真卿《裴将军》

第五品王羲之《丧乱帖》

创作:辛弃疾诗词

第六品:王珣《伯远帖》

创作:柳永《玉蝴蝶》

第七品怀素《自敘帖》

创作:李白《将进酒》

第八品苏轼《寒食帖》

创作:柳永《雨霖铃》

第九品颜真卿《祭侄文稿》

创作:陶渊明《归园田居》

第十品 《兰亭序》

创作:纳兰容若 《送荪友》

第十一品 黄庭坚《松风阁》

创作:苏轼词

第十二品 苏轼《归去来兮》

创作苏轼《蝶恋花》

看了这12幅书法作品,不知道你是什么感受?至少我觉得是很让人佩服的,虽然个别作品也存着这位网友所说的一些问题,不过能够做到同时可以用12种不同的书法风格来创作表达,这体现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种书法风格,而是体现出作者掌握了书法书写的底层逻辑,这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这恰恰证明了一个国美博士、一位书法老师的基本素质。他写了12种风格,是基于他强大的书法理解和表达能力基础上的,这个表达和理解的基础就是鲁大东的内功,就是他的九阳神功,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他可以去模仿创作任何一种书体,不仅仅限于这12种,这是一种能力,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作为一个书法老师来讲,你不仅要精通一种书体,每一种书体你都要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够更好去指导学生,而掌握一种书法风格,最好的检验方式无疑就是用这种书法风格进行创作,如果这种创作叫仿作,那么凡是以某古代书法家风格为学习对象的创作都成了仿作了,那对于书法创作的定义就要升级了,应该叫创新才对。

对于这种临摹式创作的表达方式,我也是理解的,因为高校书法专业往往都是分字帖临摹进行教学的,比如这段时间学习行书,就是选几个代表作品,如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老师也要进行深入的备课,不仅要对这种风格深入的临摹学习,还要能够用它去创作,这样一年下来,肯定能积累了各种书体、风格的临摹和创作作品,这是因为工作关系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是值得肯定的。

那临摹的古人作品多,就能证明没有自己的东西吗?没有自己的专精吗?恰恰相反,临摹的越多,模仿的越多,反而笔下的表现会越来越丰富,形成自己固定的风格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这个“固定的风格”来的越晚越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过早的取向一种固定风格,看似能够学精,但是没有学博的基础,这种单一的“精”是难以支撑太久的,也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

这就牵扯到书法学习的一个问题,临摹古人的书法字帖,到底是学精还是学博,是单一还是广泛,这个是要分阶段看的,鲁大东肯定是过了学习某种单一字帖入门的阶段,他现在是一个博取的阶段,只是相对于很多书法家,他把这个博取的阶段拉的有点长,但这并不是坏事,米芾40岁之前不也是一直在“集古字”吗?也是在模仿,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米芾尚且如此,我们今人更应该把模仿学习的时间拉长,而不是过早的去品尝那颗创作的苹果。何况今天书法家平均寿命远远长于古人,以鲁大东的年龄,还在仿作很正常。

个人的风格是迟早要形成的,创作是每一个书法家都会的技能,但问题的关键是你创作出来作品格调的高低,理论上,临摹了1年和临摹了30年都可以进行书法创作,但其水平和格调肯定会相差甚远,想要提高作品的格调,把模仿学习的时间延长无疑是一个好方法,在长时间的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找和调整自己,好酒是需要时间酝酿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