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上联“人人都说,不如不说”,下联更是妙不可言,暗含深刻哲理

2020-04-01

我国的对联文化,可谓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对联文化自唐宋时期开始初具规模,到了明清两代,已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联由于有一定的趣味性,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百姓布衣,都对其青睐有加,可以说对联文化真正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但是想要对出一副好对联,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对联文化在历代的发展中,已经衍生出很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一定的难度。比如最常见的形式:回文联、谐音联、数字联、讽喻联、拆字联、合字联等等。有的对联可能会同时包含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形式,这难度可就更大了。

一副上好的佳对,不仅仅考验的应对者的文学功底,同时还考验应对者的反应速度。古时候选拔人才,老师或者考官经常会突如其来地吟出一副上联,如果考生或者学生对不出来,则会被认为学艺不精,很可能要回炉深造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能在短时间想到对句的人,也绝非是寻常之辈,他们善于思考和观察周围的事物,才会玉成佳对。清代的纪晓岚,就是才思敏捷之人,历史上有关他的对联趣事不胜枚举。

纪晓岚参加童生考试前,曾经拿着一根树枝在玩耍,这个时候刚好一个官员从旁边经过,纪晓岚看见那名官员向自己大步走来,就把树枝藏在了自己的衣袖之中。这样一个小动作,自然瞒不过那位官员的眼睛,于是他走到纪晓岚的面前,有意刁难和考验一下他,于是就出了一个上联“十岁顽童,岂有登科大志”。

这副上联说的是相当的“狠”,意思就是你一个小小的孩童,在这里胡闹玩耍,哪里有什么雄心大志呢,估计登科也只是天方夜谭了。

纪晓岚听后不甘示弱,眼珠转了一转,一下子便想出了下联,于是他说“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这副对联对得实在是妙,意思是你一个官员走马上任,都已经三年的光景,还没有什么建树,可见是没有报效国家的心思。

那名官员听到纪晓岚的对联就是一震,仅仅10岁的顽童反应是如此的奇快,而且丝毫不吃亏,可见并非等闲,当下反而对纪晓岚产生了好感。

无独有偶,在清朝初年,有一位姓任的官员执法严明,而且对朝政也是针砭时弊,土豪劣绅对其是极为的忌惮,但人家是官,他们是百姓,自然也无从下手。

刚好有一位姓管的御史来到此处,成了姓任官员的顶头上司,那些土豪劣绅就跑到管官员面前告状,对任主事恶意的抨击。管御史只听一面之词,就叫来了任主事,把他训斥了一顿,然后对其说:“你自然这么喜欢管别人,我就给你出一副对联,你若要能对出来,此事我就不再追究了。”随后管御史说出了上联:说人之说被说人之人说,人人都说,不如不说。

这副上联其实很有难度,而且很像是绕口令,意思就是我们说别人,人家也在说我们,哪个人背后无人说呢?如此一来,人人都说,那还不如都不说,落得一个清净。这里的“说”字重复了6次,“人”字重复了5次,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字联,想要对出绝非易事。

任主事真是才华横溢,他略加思考,就针锋相对地吟出了下联,成为一副绝对: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管管受管,何必多管!

任主事的这副下联,很是精彩,意思就是说每个官员都被另一名官员管着,官官都受限制,你又何必多管闲事呢?这里的“官”字也出现了6次,“管”字出现了5次,和上联环环相扣,堪称是一副精彩的妙对!

管御史听到这副下联后,竟然瞠目结舌,哑口无言,最后一个人拂袖而去,这段故事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今日话题:上联“人人都说,不如不说”,你能对出精彩的下联吗?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学习交流。

文 | 国学大观园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