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诗经》中最大胆的一首诗,热情奔放,写了一对恋人纯真的爱情!

Image 2020-04-02

《诗经》是我国西周时期到春秋中叶的诗集,汇集了五百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由于诗经诞生的年代,还没有脱离奴隶社会的习俗,封建社会的礼法,在西周东周时期,还没有实行,所以,周朝在古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它秉承着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民风还很淳朴,反映到爱情方面,便是人与人之间爱情的表达,非常的热情奔放。

比如这首《野有死麕》,男子看到心仪的女子,主动追求,而女子含羞表达了自己的欲拒还迎、喜悦又慌张的心态,希望男方去家里说亲,不要鲁莽行事。

下面我们来看这首小诗:

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麕,读音为jun,意思是獐,小鹿的一种,没有角。

朴樕:读音pu su,意思为山坡上的灌木丛。

帨:读音shui,意思同脱。

尨:多毛的狗。

这首小诗的完整解释如下:

山野里有死的獐鹿,用白布包好,山野里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善良的男子喜欢她,与她搭话。

山林间有灌木丛,野外有死鹿,这位君子白布包好死鹿,送给颜如玉的女子。

动作缓慢些啊,不要那么着急,不要脱我的衣服,狗儿在外面狂叫!

这首诗清新自然,前面两节写了这位男子在山野里打猎,看到了这位好看的女子,很是喜欢,他希望和这个女子成亲,于是引诱这个女子,女子对他也有意,男子为了取的女子的好感,拿出了自己猎得的獐鹿,献给了这位女子。就在这位男子,准备和女子行好事之时,女子很是慌张,她是一位未嫁的女子,不想就这么仓促与该男子成好事,于是婉言谢绝,谢绝之时,男子一意孤行,动作莽撞,要动手动脚,女子慌张失措,只得暗暗地劝说男子,动作缓慢一些,别脱外面的佩衣,外面的狗叫唤呢,是不是被人发现了,还是不要这样为好!

这首小诗,最后两句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对于男女之间的情事,进行了还原,把一个女子,慌张凌乱的心情,表达无意。

彼时的周朝,因为周文王的教化,逐渐有了基本的男女之礼,但是,毕竟还是未得到全面的教育,孔子,庄子在那个时代还没出生,历史上还没出现一位可以抗鼎宣扬自己学说的文人,姜子牙勉强算一个,他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纣王,但是他那时候忙于打仗,在教化民风方面,做的并不多,所以,我们现存的历史,知道春秋时期的孔子,孟子等开启了民风的教育,让人们懂了礼,在周朝的时候,民风还是很野蛮很没有规矩的。

周朝的男女之间,有着很大的自由,这从《诗经》中的其他诗篇中也有体现,比如《关雎》,大胆热切地反映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深情的期待。因为有了一点点礼法,所以,还是不敢莽撞,只得辗转反侧。

这首《野有死麕》中的男子,更为大胆一些,也许他就是我们现在社会上,说的那种霸道总裁,喜欢了一个女子,霸王硬上弓,这位女子在慌张之下,只得婉转的求他,别这么鲁莽好不好,外面的狗在叫呢!

现在的诗歌中,写情诗的也很多,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曾经在网络上引起了波澜: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余秀华的这首诗,也很热情,很开放,可是少了一些女子的娇羞和美好在里面,她用一些夸张的手法,写自己的欲望和爱情,也是一种方式。而我们古代的人,写的这首《野有死麕》就好看了很多,毕竟爱情是需要一点点含蓄的,古代的人上写如此,何况今人乎!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