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新建筑景观:从自然中萃取的设计灵感

2020-04-03

近年来,在自然环境中居住已经变得日趋重要。当面对建筑产生的诸如物质消耗、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时候,反思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全球话题。以人工的方式栖居于自然,既是个人的、群体的,也可能属于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它们都讲求在自然中创造。这种创造饱含诗意,是人类独有的特权,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法国建筑师让 努维尔历时十余年为卡塔尔打造了国家博物馆。这座体量庞大的博物馆的灵感来源于干旱的沿海地区特有现象——矿物晶体会聚集成花的形状,也是自然中的风、海浪和沙尘共同形成的第一个建筑结构,努维尔赞叹这有着“令人惊讶的复杂和诗意”。

手中小小的结晶体与尺度超大的博物馆之间形成了某种奇妙的暗喻,互为彼此的缩影与放大,充满了未知与不可预测。与上文中的两座美术馆相比,卡塔尔国家博物馆承载的命题显得更加深远:一个国家是如何建立的,一个国家的历史又该通过何种方式讲述并且锚固于这片沙漠之中,游历博物馆的过程不仅是艺术品争相涌现,更是以另一种方式体会卡塔尔国家的历史。

露天博物馆

Simbiosi是一个位于意大利Trentino地区雕塑公园内的一个建筑装置。该装置由Edoardo Tresoldi设计建造,以通透的线性网格搭配当地石材的方式,旨在对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进行一定的讨论与研究。这件艺术品仿佛一个拥有生命力的个体,不断漂流在意识与无意识、物质与非物质中。通过这个具有活力的个体,来访者得以与自然间建立一种亲密的沟通关系。

该装置其实是一个露天的小型博物馆。其所在的雕塑公园,于去年冬季的暴风雪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在修缮完成之后,装置和新建的小型博物馆一同于今年的春季重新对外开放。Arte Sella雕塑公园内有着一些由国际知名艺术家或建筑师所设计的雕塑装置,例如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隈研吾、索特萨斯和Michele De Lucchi。

UCCA沙丘美术馆

2019年,在秦皇岛海边揭幕的UCCA沙丘美术馆延续了对环境、建筑、艺术作品之间诸种关系的讨论。美术馆的建筑师,OPEN事务所的李虎、黄文菁提到了发现这片场地的经历——从项目开始就希望呈现出与岸线、与海水相关的一对建筑,而介于两者边缘的沙丘就成了最好的载体,当建筑主动选择消隐于沙丘时,洞穴的形态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与大地的锚固,不断转换的空间,漫游路线的引导,与天空、光线的联系……是这类建筑永远热衷于琢磨的话题,也对建筑的建造提出更高的要求。特殊的场地与建筑条件其实提出了一个更有趣也更宏大的背景,当人类纪已然到来,我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何?UCCA在沙丘美术馆呈现的第一个展览“后自然(After Nature)”集结了从40后到80后艺术家的作品,梳理“自然”这一概念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演变。如同沙丘美术馆的姿态一样,展览命名本身已经禀明了这种态度——追随自然而创造。

JB 住宅,与岩石结合的自然人居

项目位于恩奎尤镇(Unquillo)的一处采石场内,场地上拥有大量天然岩石,这些裸露的岩层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建筑师采取发挥场地特性的设计策略,把两块突出的岩石露头联系起来,将其作为住宅室内私密的景观组成部分。这两块野地中的岩石,最终成为住宅选址的据点,同时影响了住宅内部的功能排布。

霍胡特拉市民中心

在2017年9月发生的墨西哥强震中,霍胡特拉(Jojutla)是莫雷洛斯州(Morelos)受影响最严重的社区之一,其多处建筑结构和公众空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新建的Jojutla市民中心在营造公共空间的同时,重塑当地社区的身份认同。

项目的核心灵感源于自然界的树木,因其在地震中屹立不倒、免于损坏的鲜明特点,而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存在。因此,项目旨在将霍胡特拉的市民中心,转变为霍胡特拉的一个“中心花园”,以唤起人们对树木韧性的自然认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