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国算盘起源于何时?有人说元代,有人说唐宋,还有人认为是春秋

2020-04-07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有了极大发展的今天,中国算盘仍历久不衰。它不仅在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地被应用,而且珠算还被美国作为“新文化”加以引进,表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对中国算盘起源何时,却仍众说纷纭。

“元代说”

持此说者证据确凿。元代末年(公元1366年)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九“井珠”条引谚语,写道:

“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即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也不动。”

其次,在《魁本对相四言》(1371年)一书中明确地绘有近代算盘图。因此,元代有算盘可以肯定,但却无法证明此前一定没有算盘。

“宋代说”

此说的依据颇多。1921年7月,北平历史博物馆在河北省巨鹿县发掘故城,在三明寺故址中出土的一百多件文物中,有一颗算盘珠,木质,扁圆形,直径二点厘米,与现今算盘珠大小相仿,只是稍扁而已,现收藏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中。但也有人认为,这颗算盘珠不是北宋时代的。

其次,清代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有“宋人三珠戏语”,可见宋时已有算盘。再则,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一书所附算法书目中提到米代有《盘珠集》、《走盘集》等书似与珠算有关。由于这些书均已失传,包括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内的一些国内外学者怀疑,程大位本人也不一定见过这几部书,故对算盘始于宋代说亦难以断定。

此外,北宋末年宋徽宗时宫廷画院名匠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巨幅绢画中,在画左端“赵太丞家”医寓内柜台上放置一件形似珠算盘的东西,经郑振铎、余介石、殷长生等先后考证,近年才基本被认为画中之物是架十五档穿档珠算盘。但有的人以画中算盘无梁为依据,认为它只是近代算盘的前身。

“唐代说”

持此说者认为,既然宋代已有算盘,且能入画,就说明当时算盘已较普及,产生当在宋代之前。北宋以前群雄割据,战乱不停,科技文化难以发展,由此推溯,算盘当产生于晚唐。

“汉代说”

持此说者较多,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如美籍学者任之恭、英国李约瑟、日本山崎与右卫门、铃木久男等人。他们认为,古书最早记载有“珠算”或“算子”的书是东汉灵帝时(公元168189)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其中记载:

“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称:“刻版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

但有人认为,《数术记遗》并非徐岳所著,而是甄鸾托徐岳之名所写,按阮元编的《畴人传》载,甄鸾注《数术记遗》是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

也有人认为,徐岳著《数术记遗》是可信的,徐岳的老师刘洪是珠算的首创者。刘洪生活的年代,正值东汉末年。他自幼笃信好学,观乎六艺群书,有渊博的知识,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清代著名学者梅启照在《珠盘考》中说:

“徐岳……受历学于刘洪,… …据此,则汉时已有珠盘算法,其所从来久矣”!

另据考古学者对《沂南古画象石基发掘报告》考证,认为该墓前室两壁上横额所绘的《祭祀图》中的一个形象,就是当时的算盘。

“春秋说”这是学术界更为大胆的说法。

其依据是近年在陕西省岐山县东北的歧山古周原遗址,发掘出一座西周早期陶丸,被认为是古算盘珠。从西安半坡人遗存下来的早期仰韶文化中,还考证出一块“珠算板”的示意图,认为是我国算盘发源时的雏形。

看来,珠算盘源起何时之迷,一时还难以解开。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在我国古代筹算的基础上,通过几代,乃至几十代人的长期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