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书谱》:如何写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好书法?

2020-04-07

文 | 王呈祥

上一文,我们讲了“书法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性格”。孙过庭认为,性格刚直的人,字则写的刚直有棱角;性格内敛的人,字则写的拘束;生性多疑的人,字则写的凝滞生涩。下面,开始今天的文章——《书谱》第二十五讲:如何写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好书法?

《书谱》:“《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直译:《易经》里说观看天文,可以知道自然变化、了解社会的种种景象,以此用来教化治理天下,何况书法的好坏,取决于书写者本身。

老孙将《易经》中的天文与书法对比,说的是“自然的”与“人为的”差异——天上的景物属于自然的,书法是人为的。换言之,天上的景物我们无法左右,但书法的好坏我们可以控制。至于怎么控制,老孙也给出了说明,我们往下看。

1)假令运用未周,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灵台。

直译:如果笔法运用还不周密,其中的技巧也未掌握,就需要通过反复实践,以此发掘积累经验,做到心手相应。

2)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均草隶。

直译:学书须懂得使点画能体现情趣,深入研究起笔和收笔的原理,在融合虫书和篆书的奇妙,凝聚草书和隶书的韵致。

3)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

直译:用五材来制作器物,塑造的形体就当然各有不同;用八音作曲,演奏起来感受自然悦耳动听。

三条说明全是概念性的东西,并没有实质的东西,好像是在给学书人“绘制蓝图”——你小子的未来能成为大师,具体要怎么干、方法是什么,那是你自己的事?非也!古代学问家不会和当今的“专家”似的,只会胡吊扯而无实践方法,他们是最善于实践的人。老孙又给出了三个具体方法,我们继续往下看。

1)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直译:若把多个笔画摆在一起,它们的形状应各不相同;几个点排列一块,体态也应各有区别。

2)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直译:起首的第一点为全字的定下范例,开篇的第一个字是全幅设定准则。

3)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

直译:笔画各有伸展又互不侵犯,结体彼此和谐又不完全一致;停笔不感到迟缓,走笔不流于油滑;干笔中间有湿润,浓墨中出枯涩;不依尺规能令方圆适度,弃用钩绳而致曲直合宜;使锋忽露而忽藏,运毫若行又若止,极尽字体形态变化于笔端,融合作者感受情调于纸上;心手相应,毫无拘束;这样,自然可以脱离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则而不会失误,即便是违反钟繇、张芝的规范仍是好书法。

笔者的感想:

1)没有掌握笔法和技法时,必须要勤于临习古人字帖,反复实践从中找出窍门,将其化为己用,做到心手相应,只有这样才能将字写好,然后融入多种技法,使之拥有情趣和韵味,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2)学习书法有章可循,而其中的“章”也非一成不变,笔画长短、笔法中侧、运笔迅迟等都会因为书写者的熟练程度而定。书法并非一定要写得与钟张羲献一样,将技法学到一定程度后,行笔则可游刃有余,如此自然也就脱离他们而形成自己,熟能生巧便能写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好书法。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