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命里有时终须有:皇太极与火炮的不解之缘

2020-04-10

崇祯四年,后金为解除自己后方威胁,出兵攻打皮岛。

与此同时,明廷命令登莱巡抚孙元化派遣水师驰援皮岛。于是,双方无可避免的在皮岛周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由于明军装备了大量从西洋进口的火器,加之后金军队本来就不擅长水战。在此役中,后金方面损失惨重,不得已撤出战斗,“畏缩奔于八十里之外,不敢复进海岸”。

虽然不知道当皇太极听了后金军关于明军炮火猛烈的哭诉后作何感想,但“科技也是战斗力”这句话他肯定是明白了。

毕竟几年前的宁远之战,自己的老子就是被明军的大炮击伤,最后郁郁而终的。

这样一来二去的,红夷大炮也就成了皇太极朝思暮想的东西。

纵使大炮伤我千百遍,我待大炮依旧如初恋。

就在皇太极为得到红夷大炮苦苦思索一筹莫展的时刻,大炮却自己送上门来了......

(红夷大炮)

崇祯四年七月,皇太极发扬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又再次命后金大军攻打大凌河城(今盘锦县)。

老子海上打不过你,难道陆上也打不过你?

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大凌河城吗? 办他。

不过说归说,明军城头的红夷大炮也不是烧火棍。

对此,皇太极自己的心里还是明白的,毕竟几年前的宁远之战......

皇太极深知明军虽然火器厉害,但不擅长野战。为此,他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术。

即对大凌河城围而不打,抽调出自己的精锐部队着重消灭明军的增援部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野战优势,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等到最后,你的援军被我消灭了,城里的粮食也吃没了,要么饿死,要么出城投降,你自己看着办吧。

所以说,皇太极与他父亲相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后金军凭借自己娴熟的骑射先后四次击败明朝援军。尤其是最后一次战斗——长山之战,歼灭明军援军四万人。

这次,大凌河城彻底成为了一座围城——里面的明军出不去,外面的明军进不来。其失守也只是成了时间问题。

不久便“城内粮绝薪尽,兵民相食”,不得已开门投降。皇太极终于如愿以偿,拿下了大凌河城。

就在大凌河城守军投降的前一天,一支奉命增援的明军在孔有德的率领下刚刚抵达吴桥(今吴桥县)。

孔有德打死也不会想到,他的命运竟会因为吴桥的一只鸡而彻底发生改变......

(唐国强饰演的皇太极)

孔有德,字瑞图,今辽宁省盖县人。

孔有德原先是毛文龙的部下,并深得毛文龙器重。

但后因毛文龙拥兵自傲,不服从辽东督师袁崇焕的领导,被袁崇焕矫诏斩杀。

俗话说的好,士为知己者死。自己人生中的贵人没了,孔有德内心自然是生气郁闷。他心中与明廷的梁子也在此时悄悄结下。

毛文龙死后,明廷对其部下采取“散其徒众”的策略。就这样,带着思想问题的孔有德等人被分配到了宁前道孙元化手下,后来孙元化升任登州巡抚,孔有德等也随他去了登州。

孙元化对于孔有德等人还是很信任的,也算得上是孔有德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

然而这并不能抚平孔有德受伤的心灵,孔有德的思想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就这样,孔有德如同孙元化身边一个极不稳定的火药桶,只要一丁点儿火星可发生爆炸。

但很遗憾的是,孙元化并没有感知到这枚炸弹的存在,悲剧的伏笔就此埋下

崇祯四年七月,皇太极进攻大凌河城,正式拉开了这场悲剧的序幕。

(孔有德后被清廷封为定南王)

在上面说过,皇太极为避开明军猛烈的炮火,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但明廷方面没有办法,明明知道这是火坑,也不得不往里面跳。

明廷命令孙元化派出水师支援,打算从水陆两面夹击,以解大凌河城之围。

孙元化看看自己手下的将领,便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火药桶”孔有德手中。

孔有德知道这是火坑,便一直借口风浪太大走不了,迟迟不肯动身。

老孙一看,既然海路走不了,那就走陆路吧。

孔有德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踏上了前往大凌河城的道路。

令人苦笑皆非的是,孔有德十一月二十七日才抵达吴桥县城,第二天大凌河城的守军就投降了。

此外,由于军纪不严,士兵扰民迹象严重。吴桥县的民众“关门闭市”,加之雨雪天气,导致军队给养不足。

明军的几个士兵没办法,便偷了乡绅王象春的几只鸡。

这事被王象春之子知道后,大怒。当即找到了孔有德,让他给个交代。

在这片土地上,也不打听打听我们王家,敢偷我们家的鸡,小心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看着王象春之子那咄咄逼人的气势,孔有德没办法,只好将犯事士兵捆打并贯耳游营。

这一下,彻底把军中积压已久的怨气给引爆了,众军士哗然,焚毁了王象春的庄园,王象春之子逃跑,孔有德军闯下大祸。

与此同时,原先与孔有德同为毛文龙部下的李九成把原本用于买马的银两给花光了,惧罪来到吴桥。在听说孔有德之事后,便与他的儿子商议,反亦死,不反亦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造反得了。

于是“缚有德于演武场,提倡首反”,孔有德从之,举兵叛乱。史称:吴桥兵变。

(今中国杂技之乡:吴桥)

叛乱发生后,孔有德率军杀回山东半岛。

当时山东分设两个巡抚:一是登莱巡抚孙元化,也是孔有德的顶头上司,下辖登州、莱州以及辽东沿海等地区;二是山东巡抚余大成,下辖山东布政司所属地区。

孙元化和余大成在商议之后,竟下令叛军“所过郡县毋邀击”,尽力安抚以招降叛军。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肯定会对这两大巡抚所下的命令十分不解。人家叛军都快要打到你巡抚衙门了,摆明了要你命的架势,你竟然还想对面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在我看来,孙余两人的命令之所以看来有些荒唐,无非是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孙元化对孔有德的思想动态了解程度不够。虽然他十分信任孔有德,但并不代表孔有德就跟他穿一条裤子。设想某天你的好朋友突然打了一拳,你的第一反应是肯定是疑惑,是不是你俩之间有什么误会?

很显然,孙元化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他从未亏待过孔有德,孔有德之所以会突然起兵造反,肯定是有什么误会,只要大家一起讲清楚了,这场兵变肯定就能和平解决。

第二,就是孔有德的部队中装备了大量的西式火炮。可以说,这些西式火炮的购买以及炮手的训练,孙元化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里面。

这支西式火炮部队的炮口应该对向敌人,而不是自己昔日的战友。

只可惜,终究是他孙元化看错了人。

十一月二十二日,孔有德以诈降之计攻破登州。总兵张可大上吊自尽,孙元化自杀未遂,被叛军生擒。孔有德念其旧情,将孙元化等人放还。

临行前,孙元化再次回头看了一眼登州城头上的红夷大炮,没想到自己几年来的努力就这样付之东流。

寒风瘦马,落日西下,孙元化内心或许比这个冬天还要寒冷......

(明末火器专家:孙元化)

在登州城破以及朝廷的几次招降都失败后,崇祯终于下定决心剿灭叛军。

为此,明廷专门调来了战斗力强悍的关宁军。经过十个月的艰苦作战,明军终于在次年八月攻克登州。

孔有德等人率残军撤往海上,不久投降于后金。给皇太极带来了他朝思暮想的红夷大炮。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朝费尽心思所购买的武器,终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在红夷大炮的帮助下,皇太极凭借手下英勇善战的八旗子弟,最终在松山之战中击溃明军精锐十二万,攻克锦州、宁远两大辽东重镇。使明朝在辽东经营十几年的关锦防线土崩瓦解,

至此,明朝在辽东再无还手之力。与此同时,关内的农民起义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大明朝内忧外患奄奄一息,注定已成为过去。

1644年,清军入关。中国封建历史翻开了他的最后一页......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麻烦点个在读以示鼓励

参考文献:

[清]张廷玉等:《明史》

李文钊:《吴桥兵变:一场鸡犬引发的叛乱》

赵鲁臻:《攻坚与围困的变奏:皇太极”围城打援“思想的确立过程》

刘鸿亮:《徐光启与红衣大炮》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