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农民工,白天扎钢筋晚上练篆刻,被著名画院录取,成为篆刻家
社会是一所大学,它会教会我们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两极分化严重,以前很多人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于是走上了工地,干着又脏又累的活,来养活一家人。
现在的80、90后都接受过文化教育,一部分人在大学就受到了书法专业或者通过参加书法家协会,成为书法家,走进人们视线,这些书法家一开始 就有专业的书法老师指导,有的家境比较富裕的,去国外留学深造,所以造就了现在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成为书法家的情况。
相对于90后,60、70后在学习条件上确实有极大的限制,人们为了吃饱肚子很少去专业的学习去学习书法等,很多人有着很好的书法天赋,但是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书法,从而选择一份能养家的工作。
在安徽,有一位书法篆刻家,他叫黄九西,今年54岁了,他的篆刻在当地名气很大,也有很多著名篆刻家来请教和进行交流。初中毕业黄九西因家庭原因,回家务农,虽然是务农,但他和其他人的庄稼人不一样,他在上学的时候就十分喜欢书法和篆刻,他在干完农活后,就会抽时间在自己的家里写写画画,看自己买的书等,享受这片刻的安静。
很多人觉得黄九西就像电影里才有的那种隐居高人,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其实不是的 ,迫于生活,黄九西去了建筑工地扎钢筋,从一位农民变成了农民工,他的爱好也从写写画画变成了篆刻,由于对篆刻的喜爱,他在业余时间参加了上海文化生活技艺专修学校,毕业后又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研修班函授。
白天在建筑工地顶着烈日扎钢筋,晚上回到出租屋练习篆刻,黄九西对篆刻的喜爱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只有一有时间,就看篆刻书籍,他的兜里总会装一颗印章,在扎钢筋时休息的几分钟,他就会拿出来练习了刻一下,这一练就是十几年。
在随着刻章的技艺越发成熟,他的名气也慢慢的大了起来,黄九西回忆在建筑工地的生活时候说:“我一天至少要扎8吨的钢筋,就算戴着橡胶手套,手还是会烫出泡,夏天温度高,早上干活还好,尤其到了中午,汗滴得眼睛都睁不开”。
即便是生活对他如此,他还是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安顿好女儿后,继续练习2小时篆刻,后来在他的一些采访中他也说过 :“累了一天回到家,看看孩子,再练习一下篆刻,这是我一天中最放松和幸福的时刻”。
一把刻刀,一块青田石就是他的最爱 ,你可能会想到,在安静的晚上,出租屋里的灯光一直亮着,不时传出咯噔咯噔的刻刀声音,对于黄九西来说,这是他在刻着自己的梦想,这无疑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爱好就像喜欢一样东西一样,除了愿意去追求它,还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甚至是不惜重金,除了日常的生活消费和房租,他每年花在篆刻上的钱就高达2万多元,可能2万在现在并不是很多,但是在黄九西那个时代,2万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了,何况他还是一位农民工呢?但是喜欢就愿意去付出,他的坚持,最终成就了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他的坚持,在2001年的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上,黄九西的作品成功入选,这很大的提升了他的自信,更加勤奋练习篆刻,随着时间的转移,他也从一位地道的钢筋工变成了一位的篆刻家。
2005年黄九西拜著名篆刻家、书法家张宏为师,开始了他的学习专业篆刻生涯,2015年他被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西泠名家书画印研究与创作班录取,成为一名职业篆刻家。
很多人从小就喜欢书法画画,也有很多人自学书法、画画、篆刻等,但是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最后往往是学不到精髓,也有很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放弃自己的爱好,黄九西却不一样,书法和篆刻都在坚持不懈之下走向了成熟和专业,这和他的勤奋好学,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再看他的作品,他的篆书有着清代大师吴昌硕的风格,篆刻有着浓重的汉印风格,很是专业,他能够被人大画院录取,也是理所当然的。
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到篆刻家,这两个职业似乎没有一点的关系,但是黄九西做到了,为了生活他选择了去扎钢筋,但是他在一直坚持自己的篆刻梦想,最后成功了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至少他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下社会条件充裕,书法家、篆刻家开始慢慢地职业化,但真正称作专业的却少之又少,很多都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向黄九西这样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定是哪些坚持不懈创作的人,就像工友问黄九西:你这么辛苦学篆刻为啥?又不当饭吃!他说:很简单啊,因为喜欢,所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