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明朝书法家沈度,馆阁体的鼻祖,详解其《敬斋箴册》的成与败

Image 2020-04-18

提起馆阁体,或者说台阁体,在科举制度完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书法圈几乎是众口一词的鄙夷,批驳。但是,在大众中间却喜好用工楷的水平来衡量一个书法家的艺术水平。很难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平衡点。主要有这几个原因造成了,一是确实有很多挂名的书法家本身的楷书功底就差,滥竽充数,当南郭先生。二是大众对书法艺术性的认知水平不够,只能以工整与否来评断水平高下。回到馆阁体这个话题上,他没有书法圈中崇尚个性和艺术性的书家说的那么不堪,也没有其推崇者所认定的是书法水平的唯一标尺。

在小编看来,馆阁体的功能指向性很明确,那就是为了科举。在如今各种书法资料极易取得地条件下,它不值得书友作为范本去临习。要学小楷《宣示表》《乐毅论》《黄庭经》,甚至《汲黯传》都比任何一本馆阁体要好。今天给大家聊聊馆阁体中最经典的作品,明朝书家沈度的《敬斋箴册》。

《明史》记载: 沈度,字民则。弟粲,字民望。松江华亭人。兄弟皆善书,度以婉丽胜,粲以遒逸胜。度博涉经史,为文章绝去浮靡。成祖初即位,诏简能书者入翰林,给廪禄,度与吴县滕用亨、长乐陈登同与选。是时解缙、胡广、梁潜、王琏皆工书,度最为帝所赏,名出朝士右。

沈度的书法为最高统治者所钟爱,李绍的《皇朝世说新语》中记载: 太宗征善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度书,每称曰:“我朝王羲之。” 被称为我朝书圣,可谓至高无上的尊宠。明朝名臣杨士奇曾以“婉丽飘逸,雍容矩度”八字来概括沈度书法风格的特点。当然沈度的书法也并非是无源之水,凭空自创而来。沈度的书法风格是在吸收赵孟頫、宋克及陈璧书法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潮流而衍生出独具特色的“台阁体”的。流传最为广泛的当属《敬斋箴册》

《敬斋箴册》是抄录宋儒朱熹所写的箴铭,在沈度现存楷书中,以书写这类宋儒箴言的书迹最多,说明沈度所写的这类书迹,在当时官场上有一定的需要量。实际上,沈度的这种新式书风,可能在更早的年代便发展成熟。沈度的楷书书风一旦确立,日后便很少改变,成为皇帝颁布诏令时最常用的书风,也是被认为最足以代表大明盛世的典型书风。

从作品看,沈度是一个修炼到心气十分沉稳平静的书法家,这个年龄的他,笔下的火气尽消,心平如水。没有了火气,也不求大气,写不出那种气塞天地、波澜壮阔的笔意。由于沈度在书写时动作比较悠闲、轻松、和缓,点画都运用得柔和、文雅。字虽少,形态却大方舒展,即便是转折处,也不是直截了当地流露圭角。这也使得《敬斋箴册》有一种易于亲近的美感,如近风云月露、美人香草。这件作品一入目就让人赏心悦目,可以追寻到晋书的清秀、小巧、雅致、洁净,是欣赏者没有理由拒绝的美感。它要比森严、坚硬、突兀、散乱更有亲和力、召唤力。

沈度书法为统治阶层所赏识,成为朝廷官府公文书法的规范,正缘于这种美感。这种书体书写时一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线条轻重,粗细有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显得十分自然。结构以方正为主,行列齐整,各部停匀。”

《敬斋箴册》是柔中含骨之作。看起来秀美,品起来骨力充盈。这种骨力的存在不是显露出来的,使外表气骨森森,刚健峭拔的。它被匀称笔墨包裹着,在柔软的外表下,支撑着字的挺拔、舒展。沈度用墨非常均匀,似乎每个字都蘸了一次墨,以致墨色极为相近。沈度的主旨就是温润,多一分则晕,少一分则枯,总是力求掌握地恰当。骨力与他的腕力熟练是一起出现的,不是很强劲,而是小巧的弹性,充满灵气。

从《敬斋箴册》中很难看出沈度的个性。他的书法属于中和一类,中和、平正、整齐、大方,符合最基本的欣赏。这是一种偏重于功夫的书法。一个人肯下苦功,通过训练使其技法趋于完善,就可以达到。

明人谢榛称:“发言平易而循乎绳墨,法之正也,”这也是明代许多人效法沈度的原因。一个人写了一手端正的字,符合规矩,如果不往审美深处探讨,也能在社会上立足了。 由于作为“官楷”,沈度受到的制约也可以从《敬斋箴册》显示出来。端正美观,大众化是主要的,个性是次要的。这也形成用笔、用墨、结体、章法诸多的不敢大胆作为,只求符合朝廷要求,收敛自己的个性,即便有大胆的创新思想,也只好藏在心里。这样的书家终生服务于朝廷,不免落入模式、窠臼当中习以为常,导致“台阁体”最终发展成一种对性灵束缚的模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