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我心中的苏轼

Image 2020-04-20

我心中的“苏三多"

有人说:娶妻当娶李清照,生子当如孙仲谋。是的,李清照才华横溢,多情浪漫,纯真可爱,人格独立个性坚强,又兼有磊落大方,又有哪个男子不喜爱呢?蓦然回首,一代才女李清照,在云端里向你微笑,而你,始终只能仰视。

还有人说:嫁人当嫁苏东坡。苏东坡又有何魅力而成为众多女子心中的男神呢?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而我心目中的苏东坡,我把他叫做"苏三多"。

一是多舛。在北宋的政坛上,苏东坡像一片飘在波谷浪峰中的树叶,一会被埋在谷底,一会被抛至浪尖。苏东坡历贬八州(杭州、密州、徐州、黄州、惠州、英州、儋州、湖州),行程万里,当过一百二十个官。最后一次再贬海南,流落到天涯海角。贬谪到海南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一种刑罚。他还经历了,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但他却没有忧愁过,见什么都惊喜,见什么都欢喜。他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他的诗文中,没有刘禹锡笔下"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哀叹,也沒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鸣,他用达观,豁达的心境去面对一切风雨。他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从不改变自己的看法,从不随波逐流。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家喻户晓,不仅仅在于他的诗词散文,他的政见,更在于他的达观,他的人生观,留给我们莫大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记住这个"即使掉在阴沟里,也要仰望星空"的巨人。

二、多才。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苏轼一点都不为过。与其父苏洵大器晚成相比,苏轼属于少年得志。二十几岁入京就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当时就断言:"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事实果真如此,苏轼确实是古今文人中声誉最隆的一个艺术天才。论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他是豪放词的开山鼻祖;论书法,他是"宋四家"之一;论画,他不仅创了他有名的墨竹,也创造了中国的文人画;而且他还擅长烹饪,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肉也是苏轼留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

同时,苏东坡对医药,水利也有不可估量的贡献。真个算是"三千宠爱集一身"了。苏东坡的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能豪放,又能婉约,刚柔并济。家喻户晓的是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来豪气逼人。而那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出,仲秋之词俱废,可以说是众弦俱寂,它是唯一的华美乐章。他还有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读来哀婉动人,痛彻心扉。他还有一些轻快词作,像"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写得非常质朴,读之却余味犹存。毋庸置疑,苏轼是中华历史上难得的全才,而且是一位天才巨匠。

三、多情。

兄弟情重。首先二苏名字就大有乾坤。名字都与"车"有关。"轼"是车前的扶手,是车的显眼处,最易惹祸处。"辙"是车轮压出的痕迹,有功而不赏,有难而不担。这也正印证了两人的性格,苏轼热情奔放,锋芒外露;苏辙沉静内敛,恬淡谨慎。父亲又为苏轼取字"子瞻",希望他做事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为苏辙取字"子由",希望他能适当"动辄由他",自由洒脱,大可不必担心祸福。但父亲愿望却落了空,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尝尽世间悲苦离愁,做事并未"瞻前顾后",而苏辙谨慎一世,未尝一日"由着性子"去。虽然个性文风截然不同,他二人感情却丝毫未受影响。相反地,携手并进,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几乎贯穿他们一生。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苏轼兄弟二人从小在一起读书,未曾一日相离。后来二人一起步入仕途,政治思想大致相同,在变法争斗中共同进退,晚年同样被贬到南方的蛮荒地带。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贯注于词作之中,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兄弟亲情的词便如汩汩清泉喷涌而出。

几十年间,兄弟二人诗文词往来,从未间断,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子由寄信赠诗,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就超过100首。苏轼写给弟弟的词,最著名的当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被贬密州,中秋之夜,想起政治抱负不得实现,兄弟二人不能团圆,连中秋的明月也不能按时出现。只有借着大醉,抒发胸臆,怀念往昔时光。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流传。此中秋词一出,"余词尽废",成为古今绝唱。"乌台诗案"发生后,平日里的好友人人自危,大多不敢出头为他说话,而苏辙将哥哥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顿,并一再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纳还一切官位为兄弟赎罪,为此受到牵连,遭到降职的处分。而苏轼入狱后,想到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给弟弟写了两首决别诗《狱中寄子由二首》,诗中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读之令人动容。古往今来,像二苏相亲相爱相知之兄弟,又有几人?

夫妻情深。苏轼一生有三个妻子。原配一青梅竹马的王弗,继室一患难之妻王闰之,小妾一最是知音王朝云。三位妻子中,他最爱的是王弗,因为那是刻骨铭心的初恋;最敬重的是王闰之,因为他们风雨同舟,祸福共度;最欣赏的则是王朝云,朝云更像他的红颜知己,精神伴侣。苏轼不是一个专情的人,但绝对是个重情重义的丈夫。

王弗是苏轼的结发妻,端庄识大体,堪称是苏轼的得力助手。苏轼为人旷达,不拘小节,待人接物时有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东坡。对于丈夫的不良行为,王弗也会及时劝阻。王弗一直陪伴他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可惜,好梦难留。苏轼三十岁时,他挚爱的妻子永远离开了他,时年二十六岁,留下了年仅六岁的幼子。王弗走了,带走了苏轼一半的灵魂。十年后,苏轼为她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凄清悲凉,情意绵绵,诉说着无尽的哀愁与思念。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且贤惠温柔,处处依着苏轼。她伴着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宦海沉伏中一直伴其左右,虽饱受磨难,但她始终安于忧患,穷而不怨,富而不骄,一心照顾家庭。闰之离去后,苏轼痛断肝肠,当年中秋之夜,写下《祭亡妻同安郡君文》寄托深深思念,并愿"死则同穴"来报答闰之。

第三任妻子王朝云,愿是他的侍妾,朝云聪慧可人,最懂苏轼,是苏轼文学知己,精神知己,苏轼一生,为朝云写过许多文字。在苏轼被贬惠州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不离不弃,陪伴左右。可惜天忌红颜,朝云年仅三十四岁便染病去世。朝云走后,苏轼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走后,苏轼欢乐不再,回忆太多,每一个都令他痛苦不堪,想起朝云最爱唱的《蝶恋花》,朝云那婉转歌喉,惆怅伤春之情,仿佛就在眼前。苏轼不敢再想,此后终其一生,没有再唱过此曲。在以后的日子里,朝云就这样款款走在暮年苏轼的深情里,直到永远。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妻如何不丈夫?

情系百姓。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是苏轼不论是"穷"或"达"总是胸怀天下,情留苍生。他曾一贬再贬,从京城到黄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的海南,他总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和百姓一起战洪水,抗瘟疫,救灾,修湖,办平民医院。以衰病老躯到蛮荒之地,却自得其乐,与当地黎民打成一片。朝廷待他不好,他却从来待百姓不薄。他如此坦荡的胸怀,没有装下半分勾心斗角的邪气,却将百姓放在比得失宠辱还重要的位置。他心寄关怀百姓的爱民之情,用他的举动践行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壮志。这就是一个多灾多难,多才多艺,多情多义的苏轼,一个忠君爱民,潇洒豪放,坦坦荡荡的真君子。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爱上苏东坡,爱上江枫渔火,

爱上苏东坡,爱上荔枝三百颗,

爱上苏东坡,乘风乘月乘仙鹤,

爱上苏东坡,随明月转朱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