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看书总是get不住要点?做好这三步轻松读懂一本书

2020-04-20

人的智商有高有低,然而掐头去尾,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中间的那个层次,没比别人聪明多少也没笨到哪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家智商都差不多,为什么有的人几天就能读完一本书还能说得头头是道,有些人一本书看半年还弄不明白作者想说什么。

那是因为你不会读书,或者说读书的方法不对。

这个道理我是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悟出来的。

这本书是由两位比较传奇的美国作家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撰写而成。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有着卓著的贡献,他不仅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原作者,还编辑指导了第十五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并因此而闻名于世。

范多伦的传奇性在于他的个人经历,才气过人的范多伦曾参加美国版的“最强大脑”并连续拿下十四周的冠军,后因自爆作弊被任职的学校解聘。他的经历改编成了电影《机智问答》,被广泛传播。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两位作者将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这四个层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低阶的层次都是更高层次的基础。比如主题阅读中就完全包含了分析阅读,检视阅读和基础阅读。

在这里我将自己从书中收获的一些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纲挈领找价值,用心选出自己想读的书

基础阅读在我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这一项要求并不高,认识书中的字,能顺利读下去就可以。

有必要说一下的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检视阅读。虽然艾德勒和范多伦两位作者把检视阅读归类为阅读的第二阶段,但在实际应用中更适合用来选书,判断一本书有没有继续深读的价值。

书名页

通常书名页都会对这本书的主题进行简要的描述,通过书名页大概就可以判断出是不是你需要的书。

序言和后记

这两个部分是不能忽略不读的,大多数作者会在这里对写这本书的背景和角度进行阐述,这里快速浏览,稍加了解就可以。

目录

如果一本书的结构清晰,通过阅读目录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讲,每个方面又是怎么论证的。

索引

有的书会有索引,尤其是论说性的书籍。通过索引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引用了哪些书籍,这样可以间接判断这本书的深度和可信度。

重点篇章的段落

最后随意翻一翻你想了解的那部分内容,看看作者是如何做论述的。

通过以上这些步骤如果确认这本书就是我们想要读的,再进行深阅读之前先粗略阅读一遍。这个过程中,即使遇到个别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或者专业术语都不要管它,略过去,把书大致读完就行。

拆骨剔肉找精华,重新构建这本书

好书和人一样,衣服下包裹着血肉,血肉里面又藏着骨头。一个人可以丰腴也可以瘦弱,但最根本的还是靠血肉下面的骨头支撑,书籍也一样。

想要真正读懂一本书,就得找到书中的一块块骨头,看看这些骨头是怎么架构起这本书的。

找出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

在拆解一本书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要与作者达成共识。

读书也是沟通的过程,作者尽可能让自己的表达清楚,读者也尽量要去理解作者的意思,所以清晰没有疑义的共识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词是多意的,放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也不同,甚至在相同的句子中因为角度不同都会有不同意思。

举个例子,学生说:“老师,你教的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老师说:“对,我教的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大家看到了吧,同样一个词“东西”,在老师和学生那里完全体现了不同的含义。

如果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不能和作者在某些关键词汇上达成一致形成共识,是完全没法沟通的,更不要说去读懂一本书了。

这些关键词包括诸如有多重含义的词汇或者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等。

用最短的话说出一本书讲了什么

不管是小说还是论说性的书籍都会有个主要的脉络,然而这些脉络巧妙地隐藏在细枝末节当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抽出这个脉络,明确这本书到底要讲什么。

比如,《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出世并大闹天宫,后来与几位师弟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真经成佛成圣的故事。

这句话就是《西游记》的主脉络,剩下所有的剧情都是用来丰满这个骨架的血肉,诸如三打白骨精,情陷女儿国,真假美猴王等。

再比如,《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通过结构,风格和可读性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写好一篇文章,并且总结了二十条高效写作的原则。

只有知道一本书要讲什么,我们才不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被诸多的细枝末节蒙蔽,以至于读完以后一无所获。

列大纲和细纲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反对了,我看书又不是写书,干嘛还要列提纲。

列大纲体现的是书中重点部分的秩序与关系。如果看书只是为了消遣自然不用这么做,但如果想吃透一本论说性的书籍,这个步骤会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这个过程其实很简单。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在论说性的书籍中这部分就相当于结论,首先找到它,写出来。

要得出这个结论必然要从几个部分来论证,这几个部分就相当于分论点,找到它们,写出来。

以此类推,每个分论点又分成几个部分来论证,找到它们,写出来。

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论点是对某件事的观点或判断。不管这个论点藏在一个段落或几个段落之中,任何一个论点都需要一些事实或者证据来证明。

证明这个论点的过程就是论述 ,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细枝末节的叙述中通过各种线索找到它。

一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一层层的论述来寻求答案的,当我们从纷繁杂乱的文字中将这些论述找出来并参照大纲把它们添加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本书我们就读完而且读懂了。

平和理性地评价,完成和作者的沟通

每一位作者,不管他是否成功说服了我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为此我们要做出相应的反馈,比如给出评价。

评价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的一场平和有礼的谈话,所以我们同样也要遵从一些规则。

在评价一本书之前,你要确定自己已经读懂了

这世界上没有完美到无可挑剔的书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书,在没有真正读懂一本书之前,一味的赞扬或者批判对作者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读懂很好判断,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话把一本书说明白那就是读懂了。

客观地评价,多些理性少些情绪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评论的时候难免会掺杂个人的偏见。这时候我们就要提醒自己,我们评论的目标是基于这本书而不是这本书的作者。

就像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有个角色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强盗,但是我们只会说这个角色太坏了而不会把这种情绪强加到演员身上。

如果书中的确有缺陷,请拿出证据

真理就是用来推翻的,伟大如亚里士多德的都被质疑和推翻过,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质疑一本书的正确性,但是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证据。

这些证据包括: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当给出评价以后,这本书就算真正读完了,现在书里的知识属于我们了。

学无止境,读懂一本书才刚起航

艾德勒和范多伦两位作者博学多闻,《如何阅读一本书》就像一个还未挖掘完毕的宝库,里面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学习的知识。

比如,作者提倡保持独立思考,主动性学习;对主题阅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讲解;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给出相应的阅读技巧等等。

读书贵精不贵多,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并主动参与进去才可以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