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鲁迅先生放在古代大致属于什么水平?

2020-04-24

一般而言,如果鲁迅先生放在古代文人圈子里,大致属于“通”的水平。用雅言表示为“鸣庚”。

仓庚,又叫离黄,是黄莺的别名,亦作“仓鶊”。仓就是黄色,所以仓庚就是黄色的庚鸟。“鸣庚”的意思是指那些经过全面的学习,古文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的宗伯儒子。出自《诗经·豳风·东山》:“仓庚于飞,熠燿其羽。”比喻这些儒子象春天的黄莺开始鸣叫,初步具备展翅高飞的能力,但是还只是限于栖息于普通高度的乔木,不能与征雁和雄鹰比肩。

下面简单叙述一下判断的理由。

1、鲁迅先生的杂文---通

鲁迅先生的杂文把汉语的庄谐、讽刺、辛辣等功能发挥到了极致,逻辑思维与语言的运用大巧不工,举重若轻,批判思想与精神追求超越了整个时代,与旧体诗创作水平并列为首,放在中国古代之历史文学中属于“通”。

如批判崇洋媚外的洋奴--“叭儿”: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为了一点点犒赏,不但安于做奴才,而且还要做更广泛的奴才,还得出钱去买做奴才的权利。

2、鲁迅先生的旧体诗---通

鲁迅先生的旧体诗,早期从不通到粗通,晚年至于通,全部诗作都反映了他的学问由稚嫩渐趋成熟的情形。

早期诗句如“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1900”“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1900”等等都是蒙童之作。晚年渐渐撰写古朴凝重之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1934”“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1935”属于鲁迅先生的绝笔句,于1936年逝世。

3、鲁迅先生的小说---粗通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但是水平极高,鲁迅先师自己曾经说过:“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小说中主要描写一些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如阿Q、祥林嫂等等,不靠文笔取胜,而专注于“救赎”。不以长篇小说为重,以普通百姓便于阅读的短篇小说为主。对于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说:“我现在写作随笔的最根本的动机,也是为了拯救日本、亚洲乃至世界的明天。而用最优美的文体和深刻思考写出这样的随笔、世界文学中永远不可能被忘却的巨匠是鲁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愿望。” 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先生说:“谈到鲁迅,只能用天才来解释。”

4、鲁迅先生的散文---粗通

鲁迅先生的散文“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百科评价)

5、鲁迅先生的古文---不通

鲁迅先生跟随菊叟先生(寿镜吾)在三味书屋学习了很短的时间,通过他的作品《古籍序跋集》可以看出他对先秦古文几乎不懂,对汉儒之学与古汉语略有所知。对古代杂学与会稽方志略有涉猎,如《嵇康集》《广林》与地方志《会稽郡故书集》、《会稽记》等,如《百喻经》、《唐宋传奇集》等都不属于正统学问,菊叟先生(寿镜吾)当初反对鲁迅读这些杂书。我非常赞成这种观点。

综合以上的几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综合水平大致在“粗通—通”之间。

6、简单举一例讲解鲁迅先生的诗《无题》

鲁迅先生|《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诗的诗眼是“挈妇将雏”,语出《新序·节士》“鲍焦衣弊肤见,挈畚将蔬,遇子贡将于道”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甘于贫困与为国而忧的心情。

鲍焦是周朝时期的隐士,他因不满时政,廉洁自守,遁入山林,抱树而死。成语典故“抱木而死”就是指鲍焦为节殉死的古史。鲁迅先生用鲍焦的典故表达自己饰行非世,坚持操守的志向。

此诗作于1931年2月。柔石、殷夫等人已经被抓,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搜寻鲁迅,打算借他的名声为军阀统治歌功颂德,而鲁迅先生只能四处避难。这首诗虽然名叫“无题”,但是实际上真正的题目就是“守节”,坚守一个读书人的节操。后世学者把这句话当成鲁迅先生“揭示生活困难”的牢骚之语,并且解释“妇、雏”指鲁迅夫人许广平和幼儿周海婴。这种解释并不是完全错误,但是疏于“指实与浮于文字表面”,古文知识与学识积累不足,所以没有理解鲁迅先生的诗意。

7、我与郭沫若先生的仿作

郭沫若先生曾经仿照《无题》作诗一首《归国杂吟》,我也仿照《无题》作诗一首《送疫神》,同时放在文章之后,请大家参照学习。水平有限,请各位学者多多批评指正。

郭沫若先生|《归国杂吟》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

去国十年余血泪,登舟三宿见旌旗。

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四万万人齐蹈励,同心同德一戎衣。

宗伯正曜|《送疫神》

观于社疫惑乱时,食妇饮雏患履丝。

社稷多难士抆泪,憎愠戾疠擎旒旗。

众志成城攘蜮鬼,百川归流赫旅诗。

崇德耻恶施仁政,无谄无骄共裘衣。

注解:

1. 社疫:国家出现疫病。

2. 惑乱:迷惑百姓,四处作乱。出自“《论衡·答佞》大佞奸深,惑乱其人。”

3. 食、饮: 养活。出自“《新序·节士》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此也。”

4. 鲁迅先生诗中“挈妇将雏”一语出自《新序·节士》“ 鲍焦衣弊肤见,挈畚将蔬,遇子贡将于道”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甘于贫困与为国而忧的心情。我也使用《节士》中的典故,借此表达仰慕效法先贤的志向。

5. 履丝:穿丝鞋,比喻生活安逸。这里表示国家有难,作为士人不能耽于安逸。出自“《小戴礼记·少仪》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不刻镂,君子不履丝屦,马不常秣。”

6. 抆泪:擦拭眼泪,表示哀伤。出自《楚辞·九章》“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7. 戾疠:指疫病。

8. 攘:推,驱鬼。出自《说文解字》“推也。祭祀神祇以除不祥。《礼记·月令》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9. 蜮鬼:魑魅魍魉。出自《诗经·小雅·小旻之什》“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10. 百川归流:比喻民心所向。《论衡·别通》“夫人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也。”

11. 赫旅诗:比喻国家之怒。《孟子·梁惠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

12. 崇德:《论语·颜渊》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13. 无谄无骄:富不骄、贫无谄,既不向富国大国屈服谄媚,也不会轻视其它贫穷国家。《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14. 共裘衣:比喻患难与共。《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宗伯正曜,远祖桐城姚氏,近祖金匮陈氏,治学师从先师孔子(周朝尊号鲁姬丘子、子姬孔子,姬姓,鲁国大宗伯,清康乾篡改《史记》等典籍改为大司寇,子姓),立身师从先师卧农先生(诸葛孔明,名亮,因在襄阳躬耕陇亩而自号卧农,并非世间流传的道号卧龙),赞宾介师宗伯牖中先生,拜师时间为1988年(戊辰),拜师地点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畔遐园西廊岳飞手书《前出师表》碑文之下。

上古参周宗伯经学(古文经学)师从宗伯牖中先生,拜师时间为1975年(乙卯),拜师地点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趵突泉畔观澜亭。当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末期,拜师仪式一切从简,因此缺赞宾介者。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