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淡如烟,纤毫毕现,董其昌书法的禅心佛境
哲学是艺术的灵魂,而构成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哲学成分无外乎儒释道三种,其所占比例的不同,呈现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面貌亦有霄壤之别,中国书法对这一法则的演绎淋漓尽致。要说受佛学影响最深的书法家,当属明代大家董其昌。
董其昌书法作品
董其昌,字玄宰,历经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 晚明时代,朝堂之上政治风云诡谲,各方势力争名夺利,宠臣权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方唱罢我登场,多少博学聪慧之士今朝位列天子明堂,转眼又俯身菜市口身首异处。而董其昌以禅宗为要义,心入佛境,时隐时仕,进退得宜,游刃有余,心灵上皈依禅宗,政治生涯虚静怡淡,潜心书画,皆入禅宗之妙义。其画室为名为画禅室,书画理论著作《画禅室随笔》,皆以禅作为文眼。禅心佛境的草蛇灰线伏脉于董其昌人生历程和书画意境中,在艺术表现上,禅心佛境更为耀眼,也成就了董其昌最为别致的艺术特色和精神韵味。
董其昌书法作品
董其昌的艺术实践和理论阐述都显现出禅宗思想对他的重要影响,“大慧禅师论参禅云:譬如有人,具万万赀。吾皆籍没尽,更与索债。此语殊类书家关捩子”,诸如此类以佛理喻书法的例子在董氏的书论中随处可见。董其昌自述本性好书,但不好书名,品格平淡,书风淡雅,且淡之玄味,笔由天骨。在书法实践上好用并且善用淡墨,呈现出古淡,潇散的精神韵致,率意自然,让人痴迷神往,沉醉其间。运笔上潇散有致,结字上疏朗清旷,与干笔淡墨,共同表现出清淡悠远的禅宗意境,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氛围。中宫松散,字距疏朗 墨淡如烟,纤毫毕现,折挫使转,淡然忘我,可谓是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董其昌书法作品
佛教分派系,引禅入书的书家众多,大家各寻其道,皆有所得,有中正平和的智永禅师,有汪洋恣肆的狂禅怀素。禅宗五祖弘忍门下有惠能、神秀,惠能以顿悟立说, 神秀以渐悟成学,神秀著名的禅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的四句禅语流传更广“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分别言明渐修与顿悟之妙,书法之道亦暗合佛理。壁拆路、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锥画沙,皆是书法家从寻常景象中顿悟书法至道的故事,但人们只看到了书家顿悟之后气象一新,超凡入圣,却忽略了书家渐修的勤勉,所谓理需顿悟,事必渐修。
董其昌书法作品
且看董其昌自述日常“今年八月,从京口张太学修羽观永兴《庙堂碑》真迹,叹赏之次, 更有悟入,因重书一通”,“《官奴》玉润与《兰亭》无异,大令《中秋帖》、徽之《新月帖》皆须拈出,朝夕观览,沈酣久之,与之俱化矣”。可见其顿悟都是在常年的临帖,读帖的渐修基础上得来,董其昌在书法上的渐修顿悟的结合,给后人学书树立了一个不偏不倚的典范。
董其昌书法作品
历代书家抄录佛经者甚众,其中以《心经》最为风靡,弘一法师亦有言“我觉得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佛法中得来。要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才能到达最上乘的地步”。心中禅意,灌注于笔毫之下,淡雅清和的董氏书风,是明代书法的旗帜,其成功之道值得我们探讨。当然,书法并非从佛法中来,学书法并不一定就要学佛法,但是禅意佛理对书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研究书法的人不能视而不见。
董其昌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