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相约五一!许久不见,那些奇花异草还好吗?
故宫,许久不见,有些想念!
昨晚,故宫官宣了五一开放的消息,故宫粉们喜大普奔,久违了!
故宫这次闭馆这么长时间,以至于错过了几场冬雪,几许春花。“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样的美景无缘得见,实在遗憾。暮春时节,终于可以和故宫相约,先和我一起先去看看那些奇花异草把!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故宫的植物品种繁多,这些奇花异草堪称活的“文物”,几百年里它们陪伴了寂寞的宫人,也见证了故宫的沧桑巨变。
皇家最是青睐它
太平花真的能带来太平吗
早听说故宫的御花园里有一种不太常见的花卉,名为“太平花”,与此花相关的故事典故颇多,于是每次游故宫便留心寻找,对照图片终于找到了那毫不起眼的几簇白色的小花。
故宫御花园
据李其功先生考证,原北平市政府秘书处编辑出版的《旧都文物略》中,在讲到紫禁城御花园绛雪轩的时候,曾提到“轩前有太平花”。今天看来,花丛并不大,很容易被人忽略。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太平花在清代乃至民国,可真是稀罕物。
宫里的太平花如何而来,说法不一。学者傅振伦先生在《七十年所见所闻》一书中说“相传清乾隆时,有人以此花进贡(或云贡自四川),恰巧镇压大小金川得胜,高宗因赐名太平花,种在御花园里,并建绛雪轩于其东。每年春季开花,色白如雪,香味浓郁,清帝与群臣游园赋诗,歌颂升平。慈禧太后也极欣赏此花,保护备至。昔日每太平花开放时,故宫博物院往往举行游园会”。
这段文字认为太平花是乾隆朝之贡品,而且乾隆因花建绛雪轩,并赐名太平花,可见规格之高。
在 《十朝诗乘》中也认为太平花来自四川——“御苑绛雪轩前,有太平花一树,每初夏着花。相传出西蜀青城山中,初名丰瑞,宋天圣中献汴都,赐名‘太平瑞圣花’,曾见范石湖题咏。”、
这段史料把太平花宫廷种植史历史往前推到了宋朝以前,不仅是献于宫廷,还被宋仁宗赐名“太平瑞圣花”。
为何皇家对太平花如此青睐?据说和此花的习性有关,传说它“盛世则全树着花,否则不开,故又名太平花”。太平盛世成为此花的美好寓意,然而,有了太平花是不是就真的太平了呢?
且看杨芃棫的《清宫词》里的太平花诗:“一庭绛雪烂如霞,憇赏曾经驻翠华。三十年来尘叠劫,不堪还说太平花。”杨芃棫解释道:“绛雪轩在御花园内,为隆裕太后休憇之所。轩前植绛雪花一株,花似春海棠,色都丽而气芬馥,为海内外植物中绝无仅有之品,轩以是得名。庚子到今,历年三十,此行适非花时,闻今年又盛开一次,岂时势适得其反,疑惑闻之不足信耶?”、
这段文字算是说得很明白了,太平花在封建时代之所以受到皇家格外重视,就是因为太平花被视为盛世之“物候”征兆也。当然,准不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仅仅封建帝王,就是黎民百姓也还是一样:爱的是太平花,盼的是太平年。
听闻它是解忧花
富贵海棠陪伴寂寞宫人
据《清史述闻》等多种史料记载,故宫御花园内绛雪轩前曾经种植了很多海棠,春日,粉白色海棠花落英缤纷,“绛雪轩”由此得名,乾隆皇帝还留下过诗句。但清末慈禧却挖掉了海棠,换上了太平花,这可能与国运衰退,朝廷岌岌可危而祈求太平有关。
今天的故宫博物院内,有多处观赏海棠的地方,其中文华殿和永寿宫两处最是动人。
后宫西六宫之一——永寿宫内,有两株清代的海棠。每年盛开时,满树嫣红,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
海棠寓意富贵,据说亦可解忧,宋人袁燮有词云“对之顿解忧心结”。然而每次我走进永寿宫看到这些娇艳的海棠花,却总是不由地想到,永寿宫里曾经住过的偏偏是那些不得宠的妃子,明代有孝宗的母亲纪氏,一生被万贵妃所毁,最后惨死于此;清代又有废后静妃。遥想当年寂寞宫闱,若不是富贵海棠相伴,哪里还有一丝慰藉?
文华殿前的海棠则为清末时栽种。近代文学家夏孙桐在一首悼亡友人的七言绝句中,曾提到文华殿前的海棠:“ 世年陈迹渺东华,此树婆娑一叹嗟。待漏清宵曾话旧,刘郎去后始栽花。”
据考,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开会典馆,位于东华门内三座门北。夏孙桐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充任会典馆协修。此时,文华殿前尚无海棠种植。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为施行“新政”,设督办政务处,为总办新政特设机关。于晦若,即晚清重臣于式枚,曾助奕劻、李鸿章签订辛丑和约,1901年充任政务处帮提调。癸卯年(1903年),夏孙桐任会试同考官,曾于此“借榻花下”。据此分析,文华殿前海棠应栽于1901-1903年间,距今至少已有一百一十五年的历史。
今日文华殿海棠之盛,已成故宫春日一大景观。我曾经在文华殿前数过海棠树,地径在40厘米左右的古树20棵,其他几年来新栽的海棠当有数百棵之多,从协和门一直到东华门之,仲春时节,这一带就是海棠花海。
其实,故宫的海棠文化还有更深刻的寓意。2012年,一群年轻的故宫人在故宫支持下首演了自编话剧《海棠依旧》。话剧以1933年到1949年故宫文物南迁、西迁、迁台为主线,叙述了一群故宫护宝人保护故宫文物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正如《海棠依旧》的创作者对媒体所说,海棠谢了还会再开,《海棠依旧》的主旨就是延续老故宫人的一种精神。
一树梨花一承乾
花树下有清宫最凄美的爱情
承乾宫那一树梨花如今花已成网红,花开时节观众摩肩接踵。曾经有一年故宫官微贴出一张承乾宫梨花照片,配诗:“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一树梨花一承乾,此番美景属何人……”立刻引来转发点赞无数。
这树梨花真是惊艳,古树斜倚在石阶旁边,足根盘虬错节,树干已经歪曲,在石杆的支撑下顽强向上生长。花朵洁白无瑕,肆意绽放,枝叶舒展,向着承乾宫的屋脊伸展,似乎想要遥遥地触碰檐下的额匾。微风拂过,淡香若有若无。每一个来承乾宫的人,都要为这树白梨驻足。
承乾宫不像延禧宫那么出名,不曾在热门清宫剧中“露面”,游客或许并不知道,这里的故事绝对比延禧宫多,因为曾居住着明清两代帝王的数位宠妃,崇祯的田贵妃、康熙的孝懿后、道光的孝全后……承乾宫不仅梨花出名,还藏着一段堪称几百年间宫中最凄美的爱情,清初,极受顺治帝宠爱的妃子董鄂妃就住在这里。
由此想到,老北京有句老话——松柏桑梨槐,不入府王宅。因为梨花春情薄,叶多于花,寓意“离”。一室梨,一世离,难道这树梨花预言了董鄂妃的悲剧?
很多人爱梨花的洁白娇美,却不知道故宫的梨树还能结果,而且结出的还是著名的京白梨,而这结果的梨树就在寿康宫。
据考证,紫禁城里头种植京白梨,也是有缘由的。京白梨的诞生地就在北京门头沟东山村的青龙沟一低洼有水处,大约在清代中期,这里出现了一棵自然变异的梨树,因为品质优异,于是广为种植,并成为宫廷贡品。
经过后熟的京白梨芳香扑鼻,室内放上几个京白梨,往往香气盈室,沁人心脾。果肉细腻,食之汁水四溢,入口即化。
寿康宫的两棵京白梨树龄并不是特别老,最早也就是清末种植的,那时京白梨作为朝廷贡品,深得皇帝乃至后妃喜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于是从门头沟引种两棵梨树自然也非难事。
不过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还有授粉的问题,宫里的京白梨想来肯定不如进贡的好吃。估计是此地主人闲得没事,于是要求整两棵京白梨树,住这儿的都是太皇太后,岁数大了,牙口肯定也不行了,只能吃口儿软软乎乎的京白梨了。“老太太”春天看看花儿,秋天尝尝鲜儿,也不错。
它有皇族的高贵颜色
乾隆也是紫藤花的“粉丝”
故宫里面开紫花的花木不在少数,比如紫藤、紫丁香、紫薇、紫玉兰、紫牡丹、紫菊花,包括带有紫色斑点的楸树花等等,可谓姹紫嫣红。在这所有的紫色花朵中,历代文人、艺术家最喜欢的可能就是紫藤,可能大家想不到,连皇上也是紫藤的“粉丝”,因为紫色代表高贵,为皇室贵族常用,紫藤条蔓纤结绵延,果实累硕,有子嗣昌盛、江山永固之喻。
今日故宫至少有两处紫藤,一是东六宫的永和宫,一是御花园。仲春初夏,几经春雨东风,海棠簌簌,杏花零落。紫藤伸展开蛰伏了一冬的枝蔓,于檐角楼台间,盛放出朱紫的花蕾。春日的御花园,姹紫嫣红开遍。浮碧亭前的紫藤,垂下一簇簇繁花。风过,燕过,悠悠春光过。内廷东路的永和宫,独成一隅惬意天地。朝着天空盛放的紫藤,与檐角脊兽相视无言。
由于是藤本植物,紫藤的生长通常需要棚架,既供攀援,也便遮阴。但紫禁城里的紫藤,却统统没有藤萝架,御花园以及永和宫的紫藤,一律采取紫藤与松柏成组种植的方式,让紫藤顺着松柏的枝干攀爬,也就是垂直绿化。从观赏角度说,藤花妁妁,紫瀑生烟,其景之美是藤萝架无可相比的。
为何说皇帝是紫藤的粉丝?那是因为他不但对紫藤花赏之不尽,还要把紫藤画在宫殿里。如果有机会走进故宫的倦勤斋,看到了此处的紫藤画,一定会无比赞叹古代艺术家的鬼斧神工。
倦勤斋是紫禁城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的建筑,“倦勤斋”的“倦勤”,用乾隆皇帝的解释就是“耄期倦于勤”,说白了就是岁数大了不想再干活了,倦勤斋就是乾隆的游乐之所。
画满藤萝的地方在倦勤斋西三间,抬头望去,屋顶上画满了密密匝匝、栩栩如生的攀援在竹架上的紫藤,枝叶缝隙之间还可见蓝天,紫藤花硕大丰满,像一串串紫葡萄般向下低垂,最神奇的是,当你站在特定的一个紫藤花球下面的时候,这时候奇迹出现了,所有的紫藤花都变成了立体的,从你头顶之上,由近及远,一朵朵花呈倾斜状,越远斜度越大。令人惊叹不已。
这幅倦勤斋通景画的绘者是郎世宁的学生王幼学,因采用了西洋透视技法,使画作极富层次。藤萝架上累累繁花,以色彩塑形,不见线条。
乾隆皇帝喜欢紫藤,所以乾隆朝的紫藤画也绝不止倦勤斋这一处,据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倦勤斋研究与保护》一书引用的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七年五月二十五日,“画样人卢鉴、姚文瀚奉命帮助郎世宁画咸福宫藤萝架”,同年六月二日,“建福宫敬胜斋西四间内,照半亩园糊绢,著郎世宁画藤萝”。可惜的是,这两处藤萝画由于清后期修缮以及民国火灾原因,今已无存。
算上倦勤斋,乾隆皇帝在宫里头足足规划了三处室内藤萝画,可见乾隆皇帝对紫藤是何等之喜爱。
自古就是吉祥花
会变颜色的奇树文冠果
早就听故宫的朋友说,宫里有一棵“奇树”,非常少见,紫禁城里只此一棵,民间也很难寻到,它就是宁寿宫后衍琪门外的文冠果树
仲春时间,在朋友的带领下,我终于看见了这棵正在开花的树,满树白色的小花,花心淡红色,素雅而独特。朋友介绍说,这个文冠果树特别好玩儿,首先,这个花可以变色,刚开的时候花是白色,过两天颜色加深,慢慢变成绿色、 黄色、 绯色,到它最盛放的时候花会变成一种紫红色,这是一种能变色的花,相当的美丽。
虽然这棵文冠果树特别地细,但是它真的是一棵古树。据记载,养性门外旧植有文官果二株。今日故宫所见这株应是当年所记之一,另一株早就不在了。这棵树应该是几百年的老树,只不过因地质条件生长环境太差,所以它特别的瘦小。
翻阅史料,可以发现文冠果自古以来就是吉祥树,备受文人士大夫的欢迎。文冠果古称“文官果”,又名“文官花”,辛弃疾还专门写过咏叹它的词,在《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家文官花》词注也说明了它的奇特习性,称“花先白,次绿,次绯,次紫,是也”。
宋朝慕容彦逢《贡院即事》记载:文冠花畔揖群英,紫案香焚晓雾横,十四年间五知举,粉牌时拂旧题名。宋朝那个时代,众多学子汇聚文冠果树下,吟诗作序,谈论天下大事,悠然自乐。如今,除了故宫紫外,北京孔庙也有一棵文冠果树
文人雅士喜欢文冠果,因为文冠果寓意“文官镇院”——文冠果有保佑官员官运长久的作用。还有一说称,文冠果谐音“文管国”,指文官管理国家,明代即是推行这一治国方略,不知道故宫这棵文冠果树是否隐含着君王此意。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