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他是乾嘉朴学中校勘学大师,以“抱经堂”闻名于世

Image 2020-05-02

清乾嘉时期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最高阶段,它既是对中国古代学术的总结,同时又对近、现代乃至当代学术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这一学者群体中,卢文弨是其中代表人物,他一生著述不断,视朴学研究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为清代学术的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卢文弨,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檠斋,晚更号弓父,他的居所以“抱经”为名,所以人称抱经先生。

卢文弨自小“生而颖异”,家学也很好。 父亲卢存心被召博学鸿词科,他自己也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在上书房行走。后来,外派到广东做乡试正考官。在提督湖南学政的时候,因事被降职。再后来告老退休回家闭门著述了。

卢文弨为人“孝谨笃厚”,与戴震、段玉裁友善。他主持过江浙各书院讲席,“以经术导士,江、浙士子多信从之,学术为之一变”。 钟山书院,位于南京城内,乾嘉时期被誉为"海内四书院之冠"。院长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书院学术的风向标。其中,卢文弨是最为重要的院长之一。卢文弨重视培养造就学术人才,开创书院学术新风,使钟山书院逐步发展成为江苏省的重要文化教育学术中心,对江南地区的文化教育的发展、学术传承衍续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卢氏的学术特长在于校书,他所校的书如逸周书、孟子音义、荀子、吕氏春秋、贾谊新书、韩诗外传、春秋繁露、方言、白虎通等都是善本。合经、史、子、集三十八种而名之曰群书拾补。所自著书有抱经堂集三十四卷等。卢文弨终生勤奋,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后来主讲书院,从不懈怠。“翻阅点勘,朱墨并作”,桌子上到处都摊着书,几乎没有放茶碗的地方。每天直到傍晚时分才到庭院里散会步。接着回来又继续工作直到半夜。官俸和讲课的报酬都被他拿来用于买书。听闻哪里有旧本,就一定要去借来抄录。有好的见解就一定记下来。

有学者以《抱经堂文集》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收集于其中的卢文弨现存书信,将其校勘思想归纳为:采众家之长,择善而从;依据体例,适择校注篇幅;保留他注,以助后学。

在版本学理论上,卢文弨认为:“唐人之为义疏也,本单行,不与经注合。单行经注,唐以后尚多善本,自宋后附疏於经注,而所附之经注非必孔、贾诸人所据之本也,则两相龃矣。南宋后又附经典释文於注疏间,而陆氏所据之经注,又非孔、贾诸人所据也,则龃更多矣。”

另外,作为著名的校勘、考据学家。卢文弨虽不专事文学,但在其一生的治学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一些有自己特点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在诗歌创作缘起的问题上,卢文弨认为应当先有事,触事生情,再以诗歌表达情。在内容题材的择取上,他主张以当下社会现实之事入诗,以诗记史,尤其提出"以诗为邑之志"。

卢文弨对文学形式的规范非常看重,认为对"能诗者"而言根本不存在内容与形式的真正冲突。对于文学作品的功用,从小处着眼,它能以个人之情;从大局考虑,文学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赏鉴时,卢文弨提出了校勘考据的重要性,承认读者理解与作品本意之间客观差距的不可避免性,并表露了自己评判文学作品的原则标准。对于文学作品,卢氏尤爱其意蕴和文气之古风。现存卢文弨诗一首《赠卢苕园》:“寂寂扬雄宅,惟君数往还。交怜同臭味,贫有好容颜。疑义常从析,新诗更许删。闷来谁慰藉,真意最相关。”

时人还记载了关于他的这样一件轶事。卢文弨藏有汉代《张迁碑》帖,书法家秦大士非常喜爱,有次乘卢文弨外出之际,潜入他的书舍偷了《张迁碑》就离去了。卢文弨回来知道此事,追到秦的居室,硬是把《张迁碑》夺了回来。不到半个月,秦暴病而亡,卢文弨前去祭奠完后,从袖子中取出碑帖,哭着说:“早知道你将与我永别,我当时为何那么吝啬!“取出碑帖在他的灵前焚烧掉了。

卢文弨晚年在一直常州龙城书院讲学,直到七十九岁时去世。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