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豆瓣9.4《梁思成 林徽因》:提起他们,不该只想到八卦

2020-05-05

十年前,一部历时三年才拍摄完成的纪录片,在央视一经播出便好评不断,以至于到了今天,它的豆瓣评分依然高达9.4。

这部纪录片的女主角被胡适誉为是中国的一代才女,也许你并不曾深入了解过她,但你一定听过她的那句“你是人间四月天”。

是的,她就是那个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的女子——林徽因。

▲向左滑动查看第二张林徽因个人照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作为一个知名作家,她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著作傍身;

作为一个“民国女神”,诗人徐志摩、哲学泰斗金岳霖和建筑学家梁思成都倾心于她。

不过,她还有另一个更值得被记住的身份——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那么这个身份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答案不算长,我准备用一部纪录片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

01

故事要从她的父亲开始讲起。

林徽因的父亲名叫林长民,是写下著名的“与妻书”的革命志士林觉民的哥哥,也是一个政治家。

想通过从政开启中国立宪政体的林父,与发起戊戌变法的梁启超可谓是志同道合,两人也因此成为了密友。

而梁启超的长子便是本片的男主角——梁思成。

▲向左滑动查看第二张梁思成个人照

除了政见,林长民和梁启超在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上也出奇地一致——他们都希望儿女能够成为中西合璧的新型知识分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促发者之一的林长民便辞去了外交委员会委员一职,带着爱女林徽因踏上了旅欧之路。

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截图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的见识,让林徽因确定了建筑是她一生要从事的事业。

一年半以后,父女俩回到了北平。

过了不久,梁思成前来拜访。彼时的他连建筑学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听完林徽因的解释,他凭着对绘画的喜爱也决定要选学建筑。

梁林两家门当户对,来往密切,有意结为儿女亲家的父辈就建议他们赴美留学,希望二人能在共同的学习中增进了解、培养感情以决定终身大事。

1924年,23岁的梁思成和20岁的林徽因一同来到了美国建筑学最好的宾大

梁思成的课程作业,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建筑系繁重的课业和重复的绘图练习,梁思成曾在信中向父亲抱怨过,“每天都只是做画图纸这些无用功。”

幸得梁启超的及时劝慰,再加上在宾大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里的所见所感,梁思成才逐渐将考古确定为自己致志的方向。

而因不收女生只得转学美术的林徽因则几乎选修了建筑系所有的课程,还成了建筑系学生的助教。

▲梁林二人在宾大

向左滑动查看林徽因宾大毕业照

1927年,梁思成顺利完成学业,拿到了宾大的建筑学硕士学位,林徽因也从美术系毕业。

毕业后的梁思成又申请到哈佛大学人文学院,系统学习了国外学者在中国建筑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林徽因也又到耶鲁大学的艺术学院学习了舞台布景艺术。

1928年,结束了留学生涯的二人也收获了爱情的果实,他们在加拿大的渥太华举办了婚礼。

▲林徽因身着自己亲手缝制的唐代皇后婚衣

向左滑动查看1930年

梁林二人在国内补照的结婚照

婚礼过后,两人又按照父亲设计的路线开始了独特的蜜月旅行——考察欧洲的古典建筑:

“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市政亦极严整有新意(新造之市,建筑上最有意思者为南美诸国,可惜力量不能供此游,次则北欧特可观),必须一往。由是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二。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便回到法国,在马赛上船,(到西班牙也好,刘子楷在那里当公使,招待极方便,中世及近世初期的欧洲文化以西班牙为中心)中间最好能腾出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

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截图

夫妇俩归国后就去东北大学入了职,成为了东大建筑系仅有的两名教师。

他们依照宾大的模式,创建了东大的建筑系课程体系,还增加了《中国宫室史》等课程,以期能实现“东西营造方法并重”的理想。

梁思成给建筑系写下了办学思想,林徽因为东大设计了校徽。

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截图

学校的工作紧张而快乐,但东北的气候实在过于寒冷,到了1930年,肺病发作的林徽因不得不带着一岁的女儿(梁再冰)辞职回北平静养。梁思成也于次年离开东大,合家迁往北平。

而此时,他们那“像朋友一样的”爹爹林长民和“人生导师”般的父亲梁启超都已离世。

02

1931年,东北在918事变中沦陷。

梁林昔日的同窗们创建了两个南北著名的建筑工程事务所,北平、上海、天津等城市也都活跃着中国建筑师的身影。

而梁思成却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从头开始研究中国建筑的历史,创建中国建筑学体系。

他梦想着写出一部《中国建筑史》,他要与时间赛跑,抢救中国古建。

这一切都源于父亲梁启超在他们留美期间寄去的一本神秘“天书”《营造法式》。

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截图

在古代,“营造/建”被视为“匠人之术”,施工要诀仅凭师徒口授,而这部北宋官定的《营造法式》却详细记录着中国古建的设计等内容。

可惜当时没人能看懂书里的意思,所以破译它,就是梁思成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从东北回到北平后,梁思成加入了一个以专门研究中国建筑为宗旨的私人研究机构——中国营造学社,而有则例、有工匠、有建筑且近眼前的故宫便是那个完美的学习对象。

梁思成拿着书一点一点地对照实物请教了老匠人,才总算是入了门。

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截图

在梁思成看来,研究古建筑就一定要去到实地进行调查测绘。所以营造学社在1932年的春天进行了第一次实地考察,地点就在距离北京不远的河北蓟县。

经过一番研究和鉴别,他们发现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重建时间其实是处于唐宋之间的,如此它便成了当时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