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懂了这些,你才懂了一半

Image 2020-05-06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三纲五常”这个词,显然我们都不会陌生。所谓“三纲”,指的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五常”指的则是“仁、义、礼、智、信”,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不过,除了“三纲五常”之外,你还听说过“三纲八目”吗?

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同“新”)民,在止于至善”,所以,“明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就是“三纲”,即“大学之道”的三个纲领。

至于“八目”,则是“八个条目”,也就是儒家提倡的个人道德修养和立身治世的八个步骤。这八个步骤,分为两句话,后面一句,我们都知道,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步骤;不过,懂了这些,你才懂了一半,因为在它前面,还有一句,也是四个步骤,而且那更加重要。

那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一句是什么呢?那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四个步骤,加上后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步骤,一共就是八个步骤,即“八条目”,也就是“八目”,需要注意的是,这“八目”的顺序,是不能胡乱变动的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前“四目”吧。

“格物”居于首位,那么,什么是“格物”呢?所谓“格”,就是“探索”、“探究”之意,“物”就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这里引申为万事万物的规律,所以,“格物”的意思就是“探索万事万物的规律”,说得更加通俗一点,那就是“懂道理”、“讲道理”。显然,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前提,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什么道理也不懂、也不讲,那么还能指望我们干成什么事呢?

懂得了道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致知”。“致”,就是“达到”的意思,“知”是“知识”,引申为“对知识的完善理解”,所以,“致知”就是对万事万物达到了完善的理解。“格物”重在“探索”,“致知”就是探索之后的“完善理解了”。

对万事万物也探索了,也了解了,接下来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干了呢?非也,非也!在着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还有两个步骤,是不能省略的,这第一个就是“诚意”。“诚意”即诚心、诚恳、真心实意,不欺人,也不自欺,这表明的是我们在做事之前的一个态度,只有有了这个态度,接下来的才有可能实现。

排在“诚意”之后的,就是“正心”,有了一个“诚意”的态度,那么我的心才能够端正。“正心”,这里的“正”,有“使动用法”的意味,所谓“正心”,就是“使人们的心都归向于正”。懂得了道理,也有了态度,而且又很“正”,这样,接下来,才有可能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这就是“八目”中的“前四目”,也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后四目”的前提,所以我们才说,懂得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才只懂了一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的,更重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