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史上本无河洛国:“河洛古国”是西方中心论和北方中心论的产物

2020-05-11

史上本无河洛国

杜钢建

最近几天,总有朋友给我发送在河南考古发现所谓“河洛古国”的信息。起先我还回信息表示,史上本无河洛国。5300多年前河洛、伊洛、中国、中原等地名不在今河南地区。后来发现大家之所以相信媒体记者说法的背后是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懒惰和无奈。

打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查看,《揭开五千年前“河洛古国”神秘面纱》和《河南巩义“河洛古国”重大考古成果发布》的官方文告赫然在目。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现的确是考古学界的一大成果。看到该项考古发现的重大成果,我由衷地为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感到高兴。但是,同时各种忧虑也油然而生。被西方中心论和疑古派主导下的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有关专家团队却生硬地造出河洛国的概念。所谓“河洛古国”的说法容易误导公众相信此地原有“河洛国”。所谓“河洛古国”的说法如果出自媒体记者或者非专业人士,尙可理解。如果出自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专家群体则匪夷所思。

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专家对于每一处重大遗址的发现本有责任说明该遗址的历史真相,包括当初的城市或者方国或者聚落的名称变化、历史沿革、重要人物、文物归属和重大事件等。由于长期在西方中心论影响下形成的疑古派依然占据主导权,面对大量出现的考古遗址几乎无法说明其历史真相。这是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无奈,也是学术界普遍的无奈。可以说,在西方中心论和疑古派的影响下,今天的学术界无力解答考古发现的重大遗址的诸多历史真相,可能将是几代人的无奈。丧失解答历史真相的能力本身不可怕,只要重新谦虚学习和认真研究,就会不断接近历史真相。可怕的是学术界普遍的偷懒和随众投机心态严重。

没有能力解读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的历史真相,原属于西方中心论和疑古派长期主导背景下的正常现象。这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共同悲剧,不只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团队的悲剧。老实承认只能说明该遗址就叫双槐树遗址,也是说得过去的。至于5000多年前该遗址上的城市或者方国或者聚落当初的名称是什么等问题可以留待后人逐渐去解读。无中生有地生造出一个“河洛国”,这是一种偷懒和投机的说法。此说法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后人。特别是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项目成果来宣传,更需要谨慎,不可以过度夸大其探源意义。把只有5000多年历史的遗址夸大成华夏文明的源头、中华文明的源头或者黄河文明的源头,都不可取。如此下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结果如何,已经可想而知。

塑造“河洛古国”的背后,还是西方中心论和疑古派思想在作祟。西方中心论、北方中心论和黄人中心论的影响最集中地表现为怀疑中国的历史悠久和否定祖先的伟大业绩。这一点在中国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是非常突出的。《礼记》讲得很清楚,三代以上,天下大同。上古历史全球是大一统的,华夏是世界的宗主国。从地理疆域看,5000多年前世界都是中国的。5000多年前中国人制作的华夏地图就是全球地图。各种全球《山海图》都源于5000多年前的华夏地图。5000多年前还没有今河南地区为主的中原观念。

如果从文明探源的角度追溯,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文明的诸多要素包括住房、人工制火、现代人遗骨、陶器、文字、农耕、城郭、青铜器、冶铁、法律、宗教、乐器、舟船、丝绸等最早都出现在南方。以上这些文明要素在大湘西地区的出现基本上都有万年以上的历史。论城市遗址,6000多年前湖南城头山遗址的文明探源意义也远远超过河南双槐树遗址。

为什么非要把双槐树遗址塑造成华夏文明的源头呢?北方中心论的背后是没有南北方平等意识的胸怀,更没有上古时期全球一统的胸怀。此种现象的出现,是西方中心论割断东西方历史的结果。西方中心论一直引导中国人相信中国的历史版图就是这么小,河南就是历史上中国的中原中心。其实,5000多年前今河南地区属于东夷地区,远不是中心地区。

割断东西方历史以后,今天的学术界连想都不敢想5000多年前的西方是华夏中国的辖区。华夏文明的中心从30万年前有巢氏建筑巢屋开始,一直在大湘西地区。在先夏和夏朝时期,从四川成都的三星堆遗址,到哈拉巴地区,再到伊朗和阿拉伯也门地区等都曾经是华夏中国的中心。华夏中国的中心逐渐迁徙到西土。夏商周的中心都曾经在中东地区天房附近。今河南地区的中心地位是在商朝后期迁都到此地形成的。商朝政权的统治中心前期曾经在西土。西周政权的统治中心也西土,周平王东迁以后周朝才将统治中心迁到现今中国的版图内。三代以上包括三代,华夏中国的中心主要在西土,与今河南地区无关。

河洛概念的出现源于河图洛书。历史上有多种河图洛书。历史文献记载的河图最早出现在伏羲朝以前的苍帝史皇氏。苍帝史皇氏受河图绿字以后,河图开始成为文明的重要体现。根据《春秋元命苞》记载,苍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哆,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受河图绿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埶,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治百有一十载。

继苍帝史皇氏得到《河图》以后,许多朝代的统治者都曾经得到《河图》。根据《论衡·正说篇》记载:古者烈山氏之王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归藏氏之王得河图,殷人因之曰《归藏》。伏羲氏之王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伏羲氏、神农烈山氏、夏后氏等都曾经得到河图。

根据《混元圣纪》记载,太上老君于龙汉元年分身于中央大福堂国,出真文赤书以化其民,民皆长生。老君在天皇时,号玄中大法师,亦曰通玄天师,出《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大道下教人间。老君在地皇时号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经》一十二部,化人以无上正真之道。老君在人皇时号盘古先生,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老君在伏牺时,降于田野,号郁华子,授《天皇内文》,又降河图八卦之文,教人以顺性之道。《河图》的出现与之前的文书都有漫长的历史。

根据《易乾坤凿度》卷上记载,太古时期已经有文目。先有《元皇介》,而后有《垂皇筞》,而后有《万形经》,而后有《乾文纬》,而后有《乾凿 》,而后有《考灵经》,而后有《制灵图》,而后有《河图八文》,而后有《希夷名》,而后有《含文嘉》,而后有《稽命图》,而后有《坟文》,而后有《八文大籀》,而后有《元命包》,一十四文,大行帝用。《垂皇筞》与《乾文纬》、《乾坤二凿 》,此三文为说易之源。《元皇介》乃占卜预测和灵术行化的源头。《希夷名》文书天象之名,三恒三官、内外中、九道三十六图之理尽在其中,亦名《浑同书》。《天坟文》古坟书,先坟而后典。《八文籀》乃古文体。《乾凿度》,圣人颐干道浩大,以天门为名也。唐韦续撰《墨薮·五十六种书》记载:“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元皇介》是太昊时代的典籍。

根据《太平广记·蛮夷及传记卷》记载,频斯国人巨树东有大石室,可容万人坐。壁上刻有三皇之像,天皇十二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亦有膏烛之处。缉石为床,床上有膝痕二三寸,床前有竹简长二寸,如大篆之文,皆言开辟已来事,人莫能识。言是伏羲画卦之时有此书,或言苍颉造书之处。旁有丹石井,非人工所凿,下及漏泉,水常沸涌。诸仙欲饮之时,以长绠引汲。此则频斯人所记,盖其人年不可测也。使图其山川地势瑰异之属,以示张华。华云:此神异之国,难可验信。于是使车马珍服,送之出关。伏羲时代就有竹简和大篆之文。

帝尧时也有河图出。根据《宋书·符瑞志》记载,尧帝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皇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洪水既平,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乃洁斋修坛场于河、洛,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五老因飞为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礼备,至于日昃,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摇,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缘坛而上,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柙,泥以黄金,约以青绳。检文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当受天命,帝乃写其言,藏于东序。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东沈璧于洛。礼毕,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元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坛。其书言当禅舜,遂让舜。根据《尚书中侯握河纪》记载,帝尧即政七十年,受河图。禹王时期也有《河图》出。

历史上的《河图》,大多都有文字。《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河图》曰: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岛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卬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此《河图》所言大九州乃世界行政区划,今中国版图仅为东南神州。

根据《混元圣纪》卷一记载,十纪中,连通纪六姓,或作连遥纪。《河图》作连通纪。五姓纪,《河图》记载通纪五姓,是谓五姓纪。修飞纪九姓,《河图》作居方氏。因提纪,《河图》作提挺纪。禅通纪七十二姓,《河图》作通姓纪。根据《河图》记载,自人皇以后,有五龙氏、燧人氏、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元怀氏,而不知其姓氏世次。

根据《河图真纪钩》记载,王者封太山,禅梁父,易姓奉度,继兴崇功者,七十二君。根据《河图括地象》记载,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形,伏者为天,偃者为地,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四维,地有四渎。天有八气,地有八风。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岛。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卭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纟少八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昆仑者,地之中也,有柱焉,其高入天,即所谓天柱也。高万一千里,围三千里有五城十二楼,出五色云,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东南地方五千里名神州,中有五山,帝王居之,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昆仑之山,为地首,岐山为地乳,桐柏为地穴,熊耳地之门也。鸟鼠同穴,地之干也。汶山井络也,太行天下之脊也。

周文王时期,周文王也曾经得到《河图》的启示。《易乾凿度》卷下记载,入戊午蔀二十九年,周文王伐崇,作灵台,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受箓应《河图》。元历无名,推先纪曰甲寅。天元二百七十五万九千二百八十岁,昌以西伯受命。

《洛书》也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记载。根据《洛书》记载,三皇号九头纪,次五帝,号五龙纪,次摄提纪,次连逋次,次叙命纪,次因提纪,次禅通纪,次为合雒、循蜚。后来周文王被囚第二年,依《洛书》作后天八卦,演京房八宫六十四卦,配六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腾蛇、勾陈。

根据《尚书》记载,周康王即位之时,曾经将《河图》与大玉、夷玉、天球放在一处。史籍记载,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历史上《河图》和《洛书》大都置于东序。

《河图》《洛书》也以文数形式出现。根据孔传《易疏》记载,神龟背呈花纹,其数可概括“九纹近头,一文近尾,三文近左肋,四文近肩,六文近右足,八文近左足,五纹在背中。根据孔颖达《易疏》记载,其背有点,一二七在前,一六在后,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在中。故后人所见文数基本上演绎为图谱。

历史上的《河图》《洛书》有多种。将来也可能在考古发现中被认知。河洛古国之名不可轻易造用。不仅历史上本无河洛国,而且不可将《河图》《洛书》形成的河洛概念局限于今河南地区。河南双槐树遗址只有5000多年历史,而《河图》《洛书》大量出现在6000多年前,与河南地区没有关系。希望思想和能力有巨大局限性的今人能够为后人关于《河图》《洛书》的考古发现留有空间和余地。编造河洛国和随意冒用河洛的名义都是不可取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