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既有唐朝余韵,又有本土特色,日本古建筑如何偷师大唐独创风格?

2020-05-15

导语:

从公元631年(唐贞观五年)至公元895年(唐乾宁一年)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工艺和政策制度等,先后向大唐派出十九次遣唐使团。遣唐使对推动当时日本社会的发展以及促进中日文化友好交流有巨大的影响。遣唐使为日本带来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科学技术、法令制度等,至今仍在日本被广泛传播。这其中建筑设计的影响最为深刻,日本古都奈良的建筑整体上均为唐代风格,其中杂糅了一些独有的日式特点,包括很多寺庙,佛堂等建筑,几乎都能在唐代古迹和古籍中找到与之极为相似的模板。

遣唐使带回的大唐风格

遣唐使派遣开始的贞观年间,大唐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与经济的高度发展,促使唐代城市建设持续向前发展。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建筑就是首都长安城。当时的中国建筑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长安城的建成,正是说明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以及施工水平逐渐趋于完善。长安城区内以中轴线对称依次排开的排列布局格式,对日本建筑设计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初来长安的遣唐使者更是无一不被这泱泱大国的雄伟都城所震撼。而日本平城京都乃至平安京的设计建设,便是深受其影响的例子之一。

遣唐使多次在大唐朝堂上拜见统治者,而朝拜以及举行宴会的地方,多数时候在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长安城大明宫内举行。二百余年的时间,使得期间的遣唐使者对长安城区尤其是大明宫的风格特点十分熟悉。遣唐使在长安城期间,使团中的日本画师为唐代精妙绝伦的建筑风格赞叹不己,全身心地临摹仿制着各种建筑图纸,将他们奉若珍宝地带回日本国内。这些临摹仿制的建筑设计图纸,其中的内容多是宫殿、佛堂、寺庙、高塔等建筑,图纸中的建筑风格与设计施工之法,势必对当时日本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日本遣唐使归国后修建的寺院

在唐朝统治的几百年间,日本派来的遣唐使者持续地吸收理解中国的建筑技术,带回国用以改善当时日本的居住环境,以至于推动了整个国家建筑设计水平的发展。遣唐使在出使唐朝的同时,由于造船技术和定位技术的欠缺,有许多人牺牲在出使长安的汪洋大海之中,但即便这样,仍然有非常多的日本匠人怀着对中国高超建筑水平和文化底蕴的无限向往和激情漂洋过海,只为一睹长安建筑绝美的风采,并且学习钻研先进的建筑设计工艺和建造方法。

来自日本的遣唐使对日本建筑业的提升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正是因为这些归国的遣唐使,日本在建筑设计和施工建造等领域都少绕了许多弯子,并且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建筑产业与建筑内在的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对当时的日本建筑,对日本之后的建筑发展更是起到决定性的的奠基与推动效果。

深受唐代风格影响的平安神宫

建筑设计的交流融合

在如今中国建筑设计界有这样一句话,要研究中国唐代建筑类型,一定不能错过日本。有一位建筑大师为一座大型仿古居民社区设计了一座唐代风格的塔,很多人看后感叹,怎么把日本佛塔搬到中国来了。不得不说唐代建筑与日本建筑是存在很大的共通性的。这种共通性是多维度的。唐朝作为当时东方的中心,日本的建筑风格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唐朝文化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公元6世纪中期,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国内,同时也带去了唐代独有的建筑艺术,这其中就包括唐代的建筑结构方法和施工技术,区域布局以及城市整体规划等,使日本建筑技术出现了质的飞跃。英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帕里克.詹金斯写到:“当我们研究日本古代建筑时,我们可以发现,正如许多建筑艺术历史著作中所述,日本建筑受唐代文化的影响非常之深。

日本白凤时代以后,受唐朝影响,佛教日益盛行并产生了佛教建筑的高潮。这其中包括法兴寺,法隆寺,四大天王寺等。这些佛教建筑在细节上注重的手法如忍冬叶装饰风格与唐代木锥的手法相似。在之后的奈良时代,日本建筑界逐渐形成统一的仿唐代风格,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物的明显特点,又有向日本本土化的特点过渡的趋势。比如日本皇宫建筑的屋顶结构形式大多模仿唐朝时期中国样式的飞檐屋顶,形式相对单一,以歇山顶等结构为主,而在屋檐上则加入了日本独有的飞鸟元素,这是唐朝风格与日本本土风格融合的典型例子。

(融合唐代风格的千鸟破风构造)

日本奈良时代后沿袭了用榫卯连接的唐代木制建筑设计,但不同于唐代传统建筑的雍容华贵的风格,它将木质结构直接裸露在外,不运用复杂的工艺流程、建筑技巧去装饰房屋,使建筑物整体看上去更加简单、朴实、贴近大自然,这与唐代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在日本皇室的宫殿中,皇室贵族所想表达的也是崇拜大自然,简单朴实的居住思想。“ 日本大美”的代表作桂离宫正是简洁明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理念。桂离宫中的御幸门是斑竹编成的、相对高度较低的建筑,就有一道竹栅栏与其相连。宫殿内建筑的吊顶多为竹木结构、草葺或树皮葺等材料构成,建筑的墙体并没有过多涂料,奢华装饰。宫殿内整体均采用以自然为主的材料为主要装饰材料,既表现出了皇家贵族的淡雅清贵又实现了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因地制宜的演化过程

唐代在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一种鲜明的阶级观念。整个唐朝社会也因此形成一种非常严格的文化礼仪制度,其中阶级、秩序是最基本的表现。所以唐代皇宫的建筑结构布局呈现出严格的对称,等级森严的建筑物各占其位,各司其职。而日本建筑主要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影响。佛教禅宗对“空”、“ 寂”、“灭”的探索和原始佛法朴实的贴近大自然的哲学思想使日本人更愿意去探索大自然中朴实的美,从大自然中领悟体会人生哲学。这种思想的影响也反映在了日本的其他种类的建筑物中中,追求自然之美,纯粹,无人为修饰。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区域主要在黄河流域一带,而黄河流域一带的地形大多为平原,因此有足够大的土地去建造一座座相对对称,规模宏伟,气势浩大的城市。而日本则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资源相对匮乏,地形多是丘陵。因此不对称的布局使建筑与丘陵地形相结合,将唐风建筑融入大自然之中,掩映在山川河流之下,给人以空灵寂静之感。

(日本在唐代基础上改进的唐门)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因此,宫殿的设计建造应该充分体现着国家的权力。以地理中轴线为基本要素设计的古代城池,认为位居中轴线象征了皇帝对天下的统治。皇城、王府和寺庙等建筑的轴对称性也由此延伸开来。而日本皇宫的主人日本天皇在古代日本历史上的存在意义与唐朝的皇帝有所不同。古代日本历史上有两类统治者,天皇和将军。实际上,掌握军政大权的是将军,日本天皇只是日本国的精神象征而已,国家由以将军,武士为主的幕府来治理。虽然日本天皇没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但作为国家名义上的领袖,日本天皇制度一直受到了有序的传承。因此,日本天皇不像唐朝皇帝那样手握政权,因此不需要让百姓感受到由建筑带来的浓烈的阶级观念。所以古代日本在建筑中虽然也有体现出皇权集中的特征,但阶级观念已没有唐代统治者那么明显。在对唐代的建筑风格删繁就简之后,日本皇室的唐风建筑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唐代风格的日本皇宫)

结语:

文化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诸多方面。而一个民族也不是对外来文化照搬照抄,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唐代建筑与日本建筑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从设计细节上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日本建筑在继承了唐代建筑的优点之后,依据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对继承的唐代建筑风格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了本土的建筑风格。

由于受到唐朝禅宗思想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日本建筑保持着自然美、材料美、洗练美的质素纯朴的风格,追求的是人在精神上拥有绝对自由。以唐代风格为基础的日本建筑也由此走上了融合发展的道路。

参考资料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2:吕思勉《中国通史》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