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五泉”传说再认知

2020-05-18

“五泉”传说再认知

霍去病击山得泉浮雕画像

经过悠久历史文化生活的淘洗与沉淀,兰州人对“五泉”的传说早已归于一致,那就是与西汉名将霍去病“击山得泉”有关。兰州五泉山上“五泉”的传说故事生动而传神,闪烁着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厚蕴义和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虽然有学者曾经从“学术”角度提出汉时霍去病西征并未来过兰州,所引古籍中的“皋兰”二字是指河西走廊高台县附近的一座山而非兰州城南的皋兰山。这样一说,似乎就彻底否定了兰州的“五泉传说”。此说准确否?只有查阅古书记载,再作仔细分析了。可是人们还是认定兰州五泉山上的“五泉”就是源自霍去病屯兵兰州一说。即便霍公没有来到过兰州,他率兵西征酒泉是历史事实,“路过兰州”自然也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一种判断,符合历史发展的整体规律,自然会赢得历代民众的认同;更何况,古书上没有明文记载的事情,不见得就不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实事,而传说故事往往就是客观历史的有益补充。是故,兰州先贤刘尔炘(1864年-1931年)将始建于元代的五泉山名胜再做重修时,仍然忠实传承了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击山得泉”的轶事,在山门前牌坊上书“五泉山”三个厚重古朴气概非凡的隶书大字,连自己也取号为“五泉山人”。

今天五泉山公园门口牌坊两侧的浮雕画像更加明确说明了霍公西征在兰州皋兰山屯兵为保将士饮水而以宝鞭“击山得泉”的故事,完美地呈现了“五泉”的来历。但心细的人还会发现一些细节问题,这五眼泉水各有各的名称,其各自的称谓不是起自霍公,而是后来的“人”给起的。这五个泉从公园的“西龙口”至“东龙口”分别是“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谁知这五眼泉的名字也有一段传说故事,怕是今天好些人不太清楚。

古时候,随着佛教文化传入我国,很多佛教徒沿丝绸之路来到兰州。有一天皋兰山上不约而同的有五个僧人相遇,他们看到山谷间树木葱茏风景如画,便来了兴致,其中一个叫惠智的印度和尚言道,“我等有缘来此山,何不各显手段,给此山和后人们留下几处念想?”言罢,就从身上掏出一颗晶莹闪亮的珠子随手扔了出去,那珠子滚落山脚下化为一眼山泉,泉水清澈,还带有甜味,沁人心脾。珠子是惠智扔的,就将此泉称作“惠泉”。这样一来,几个僧人争先恐后,说“一人一眼泉”,予山添景,给人滋养,留芳万代,何乐而不为?!

于是,第二个僧人叫甘露,是那烂陀寺名僧,从怀中取出一粒篮宝石,抛向高处,瞬间化作又一眼清泉,水尤爽冽,便起名“甘露泉”。第三个和尚叫多月,来自拜占庭,言道“你们让人畅饮,我就让人品赏吧”,他对着坡坎上的土坑长长吹了口气,土坑立马化作一眼喷珠吐玉的泉水,便称之为“掬月泉”,倘若秋夜赏月,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盘中,极有情趣。第四个僧人名叫依摸才,来自尼泊尔,言道,“我愿这里的人延续香火,代有传人!”

他对着山腰深鞠一躬,那里便出现一个山洞,洞里有一泉,水底杂有花石瓦砾,第一手摸着石子,便会生儿子,若摸着瓦片,便生姑娘。故而此泉名“摸子泉”,此洞名“摸子洞”。第五个僧人来自西域龟兹,名叫亚能,说“尔等皆行善,我想来点恶,让人醒悟世道!”言罢抓一把黑沙扬弃到东凹处的一眼枯泉里,那泉顿时有了水,名之为“蒙泉”,但此泉水不能喝,谁非要喝之,便会变成傻呆之人。

这五眼泉给兰州人带来福音,带来情趣,也带来劝诫。“五泉”绿了这方土地,也给当地人心田带来智慧。于是,这五个僧人显灵斗法的坡坎之地,人们称之为“五仙台”,至今兰州的老人们对“五仙台”的说法还有印象。据说清代以来,五泉山举办庙会,寺中的和尚均装扮成5位神仙,各在各的泉台上接受游人礼拜。惠泉前文人墨客多,甘露泉前有眼疾者多,掬月泉边应试者比较多,摸子泉前妇人云集,嘻笑声传,蒙泉前人最少,后来又有人认为“蒙”为卦名,含险止之意,亦有启蒙之味。这则“五泉山轶事”系唐光玉编著的《东方夜谭——敦煌壁画故事集》一书,20年前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给我们认知兰州“五泉”的传说故事又添了几多新彩。

民间传说故事多为口头文学。作者对这样的作品都有一个采集、整理、描写的过程,势必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既反映当地一种生活实事又表达作者和民间群众对历史事物的逐步认识,同时这样的作品又必须经受时间和人们的拷量与验证。在兰州,对于霍公“击山得泉”和“五仙台”的轶事也必然要由当地人不断地认识、比较、选择,进一步地加工创造,以适应民众历史生活的美好诉求。也就是说,民间文艺作品必须具备感动内心的效能,要能感染人,又要具备正能量导引力,这是民间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这样的民间文艺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创造,使之一步步达到高境界的艺术真实,这就是传说故事能历久弥新赓续传承的生命力。这也是兰州人为什么历来认定霍公“击山得泉”的一种文学阐断。

这样看来,霍公来没来过兰州、他在兰州皋兰山为何屯兵、他为将士饮水急得一手掌拍在山岩上随之出现五眼泉水呢,还是用宝鞭击山或是用长枪掘泉等等情节细节,均显得并不重要。而“五仙台”的那五位僧人亦可淡化在历史帷幕中去,只留下五泉的“芳名”即可,而这五个泉的名字又被后来的文人墨客各作各的诗文,让这“五泉”盈满生气活力。这就是民间传说故事的本色魅力,也是民间文学创作的“学术之道”:从生活中来,选择、甄别、提炼、加工、升华,再回到历史生活中去,以真善美感染人,以民间文学作品体现当地人们对自然与历史的美学提炼。

如今,兰州五泉山公园坚持“以文立园”“以文建园”,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游客们只是觉得这种文化资源还有进一步开掘的空间,使霍公“击山得泉”的传奇更加有声有色地得以永久传颂。

严森林 文/图

严森林责任编辑:王辉文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