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这里有座天然的闽南建筑博物馆

Image 2020-05-19

/

世界博物馆日

/

一座承接过去、

现在与未来的建筑博物馆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生活在当下的时代,有些历史记忆被人们封存在脑海深处,但又似乎快被忘却。越来越多人渴望了解过去,人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会翻阅书籍,观看电视剧,寻找历史的痕迹,于是,许多人开始将逛博物馆视为一种能够直接触碰历史的方式。

当然,很多人会意识到,其实泉州也是没有一座具体形态的博物馆的,但是泉州本身就是一座庞大的、特殊的、包罗万象的建筑博物馆。它将古往今来所有建筑细节都收纳在其中,在踏入这个特殊博物馆的那一刻,便是你承接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一个启口。

所以今天,不妨就先跟着我们的步伐,走入泉州石狮永宁古卫城这座建筑博物馆。

1燕尾脊

“双燕归脊 ”

屋顶正脊,也称中脊,正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并分叉,即燕尾脊,按照闽南民间的说法,只有举人以上的官宅才可使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地域上,泉州地区民居使用燕尾脊的现象十分普遍,至漳州、同安一带民居则使用相对较少。

“皇宫起”大厝,大多使用燕尾脊,称“双燕归脊”。

在泉州永宁古卫城这座建筑博物馆内,“燕尾脊”是一件数量居多的展品,它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城内的庙宇、祠堂、些许斑驳的民居,它都张扬地高高翘起,同时,也将数百年前的建筑工匠技艺全数呈现。

2瓦当

“简瓦之端”

瓦当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是古建筑的重要构件,主要功能是防水、排水,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瓦当部分多雕饰有各种图案,蕴含各种意义。

古人先辈的传承,凝结于简瓦之端。

行走在这个收录万千的建筑博物馆内,若能有幸拾得一片瓦当,便相当于拾得了古人的思想延续。

3剪粘

“剪”与“粘”

剪粘是闽南古建筑上的一种装饰工艺,主要技法法为“剪”与“粘”。

剪粘由泥塑与剪粘两道工序组成,一般以钢丝、铁丝扎成骨架,再以灰泥塑成坯,在坯表面黏上各种已经剪好的瓷片、贝壳等。

剪粘中经常可以看到由胎薄质脆的彩色瓷碗碎片做成的作品,足见闽南工匠技艺之高与节约材料之高明。

凝固在屋顶上的最美一隅,你要抬头看。

4山花

“美丽冠冕”

在古建筑中,“山花”多富特色。古大厝的山花与番仔楼的山花,在这座建筑博物馆内,又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古大厝的山花装饰感较强,而番仔楼的山花,结构感与装饰感并重,多为欧式,也有一些番仔楼会将中国古代五行山墙融入山花的形状之中。

番仔楼的各种山花是早期工匠的苦思之作,同时也是建筑博物馆内,一件件名为“番仔楼”展品的美丽冠冕。

5石砌

“无序与有序之美”

▲ 人字砌

▲ 乱石砌

闽南泉州民居以石材为建筑基底,块石的砌法主要有平砌、人字砌、番仔砌、乱石砌等。

人字砌用方形石块以45°角斜砌如人字状,这样一来,石块的四面均能受压,较好地发挥了石材的耐压性能。

平砌即石块以顺砌为主,上下不对缝,且石块需打磨,属于交耗材费工的一种砌法。

对称从来都不是这座建筑博物馆中唯一一种美,乱石砌的存在便说明了这点,它以不规则的石块自由砌成,看似散漫随意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成了无序中的有序之美。

6

“无序与有序之美”

▲ 拼砖

▲ 叠砖

红砖是建筑博物馆内最出彩的颜色之一,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依旧不影响红砖的鲜艳。

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也酝酿了红砖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

7雕刻

“艺术神韵”

在这个博物馆内,几乎每件建筑展品上都运用到了雕刻技艺,随着材料的不同,雕刻的技艺也愈发能够看出其中的精湛。

相对应的建筑展品,所雕刻的图案也会以不同的形态呈现。

▲ 影雕

▲砖雕

▲木雕

砖雕和木雕讲究立体形态的美感;影雕则根据黑白成明暗的成像原理,来将图案的轮廓描绘出来,构成了一幅幅极具艺术神韵的平面雕刻作品。

8天使抬厝角

“憨番抬厝角”

柜台脚是各式建筑展品的重要构件之一,闽南传统建筑的角梁或塌寿柜台脚常常雕有“憨番抬厝角”的形象,多为苦力(力士)形象,且其貌不扬。

但仔细观察之下会发现,汉林楼处的柜台脚,所雕的却是卷发赤脚人物,且背上负着一双翅膀,与天使形象十分相似,也被称之为“天使抬厝角”。

这处需低头细细找寻才能望见的特别之处,为整件建筑展品增添了一抹与老建筑风格大相径庭的建筑色彩。

9女儿墙

“睥 睨”

女儿墙在古时候称作“女墙”,包涵着窥视之义,也叫女垣,还有一种叫法是“睥睨”,在过去为了保护待字闺中的女子,所以也被称作“女儿墙”。

闽南一带,女儿墙多采用的是镂空做法。

10滴水兽

“雨 漏”

这座建筑博物馆内的展品,虽在外观上极其讲究细节,可谓是挖空了心思,但是实用性却未因此而大打折扣。

其中的排水系统便是一处抬头便可举的例子。

滴水兽,其实是用来替代雨水排水系统的雨漏,雨水通过滴水兽从屋顶向墙外排出,在雨天不失为一种独特的景观,同时也能保护屋顶和外墙。

参观的同时,不妨数数,永宁建筑博物馆内的滴水兽,有着几种形态。

11彩绘

“五福朝堂”

天花板的彩绘装饰,为番仔楼的独特工艺。图案多为“丹凤朝阳”、“桃献千年寿”、”五福朝堂“、”四季景色“等吉祥图案,色彩鲜明,生动逼真,可见当时技艺巧妙之处。

▲ 天花板装饰

12水车堵灰塑

“墙上斜垛”

水车堵一词由闽南语演化而成,“水”与闽南语的“美”同音,“车”与闽南语的“斜”同音,也指美丽的墙上斜垛。

由于水车堵的位置较高,为了令观赏者不在仰头观赏的时候因角度问题而产生视觉反差,因此水车堵中的彩绘装饰一般呈斜状。

这一处巧妙的设计,也能看出早期的工匠的心思尤为细腻。

以上的建筑局部,呈现了永宁建筑博物馆的展品多样性,这座博物馆,将一件件建筑展品拆分、又拼装上,组成一幢幢技艺精美的古大厝、番仔楼、石头民居。

在这座博物馆内,你可以看到各个时期不同的建筑展品的呈现,站在现在看过去的人筑起他们的未来,永宁,恰恰是一座以时间概念为主题的博物馆。

如果你也感兴趣,不妨在国际博物馆日,来逛逛泉州的永宁古卫城建筑博物馆,感受古城文化的渗透。

但不仅仅只是永宁,你甚至还可以慢慢走进泉州其他角落。在泉州市博物馆,浸入式体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又或是在海交馆,感受一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现...

只要你愿意来,泉州便一直在这里等候着你,背负着她对于历史的叙述,怀揣着在古城里时代流淌的影子,只要你来。

/

5.18

/

希望能在泉州这个城市遇到你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