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世界博物馆日:带孩子逛博物馆的正确方式,这6点很多家长不知道

2020-05-19

5月18日是博物馆日。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一天看尽人间的万古千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中一天要去博物馆”,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在其著作中写到:

“这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博物馆也是孩子近距离接触历史,感受文化的最佳窗口。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博物馆教育,每逢节假日,博物馆就成了亲子游中必不可少的打卡地。

一、为什么带孩子逛博物馆,看什么?

在美国,学校会定期在博物馆进行野外考察,孩子的科学课和历史课也多是在博物馆里完成的。

公认“全球教育第一”的芬兰,随处可见儿童博物馆,这也是“芬兰15岁学生的科学素养多次占据PISA第一宝座”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如何重视孩子的博物馆教育?孩子在逛博物馆的时候可以学到哪些东西?

1、加深孩子对课本的理解

博物馆是教室外的第二课堂。

按照展览内容来分,博物馆分为考古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还有综合博物馆。

不同的博物馆对孩子的历史、美术、地理和物理等学科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老舍故居讲《茶馆》,置身于几十年前的老北京,切身感受作者当时面对的文化境遇,能够让孩子对这篇课文有了更深的感悟。

2、点燃孩子的探索欲

接触历史文化,最直观和形象的方法就是去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帮助孩子理顺人类的文明史的发展进程,什么物件在重要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然界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些都能够激起孩子去探索世界的主动性。

比如民以食为天,无论何种文明、哪段历史,日常的饮食中都隐藏着大量的文化密码,家长和孩子可就“吃货的进化史”展开一场发现之旅。

3、提升孩子的审美

最好的美育课就是藏在博物馆里。

美轮美奂的建筑,齐白石的名作,罗丹的雕塑,对于不了解它们的人而言就只是一座冰冷的大楼,一张乏味的纸,一块枯燥的石头而已。

但对于懂它们的人来说,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让孩子学会发现美、鉴赏美,最后尝试着创造美,逛博物馆是最便捷的方式。

二、带孩子逛博物馆,怎么看?

很多孩子认为家长还小,看不懂那些历史感厚重的展品,于是带孩子博物馆的时候不是走马观花,就是不断催促孩子看展品旁边的介绍,学习一些具体的文化知识。

那么,带孩子逛博物馆的正确方式有哪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多次带小朋友在博物馆上课的贝贝老师有自己的方法。

他认为,带孩子逛博物馆,关键有两点。

第一是游戏感,让孩子觉得有趣。第二是投入感,让孩子觉得有同伴。

具体博物馆怎么逛,在于家长怎么认识跟小朋友的关系,找到能鼓励、激发到小朋友的角色。

1、让逛馆变成游戏

有一次,贝贝老师看到一家人在商周展区,爸爸带着两个男孩(9岁、7岁),妈妈自己看展。

三个男生的游戏是,找到展牌上不认识的字、对应的英文和器形,看一共能找到多少。这是游戏式共同任务。

这个时候的家长是陪伴者的角色。

2、带着问题去参观

有一次,贝贝老师在国博商周部分讲解,人不多。

有个妈妈带着10岁左右的女儿,听了一部分讲解后,小姑娘问贝贝老师:展厅有没有“上圆下方的觚”?

这是贝贝老师第一次碰到这个问题,就带母女俩去看了他认为的“上圆下方的觚”。

然后他问小姑娘为什么会问这个,她说因为《论语》有句是“觚不觚,觚哉觚哉”,她看解释后不理解,于是妈妈带她来博物馆看实物。

这时候的家长是协助者和鼓励者的角色。

3、将看到的东西画出来

孩子在博物馆里可以写生、临摹、做手账,看过之后才可以画出来的,他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更多细节。

看且见,才是看博物馆的精髓之处。很多时候我们会视而不见,看不见很多东西。怎么去“见”?把它描绘出来,就是“见了”。

有一次,贝贝老师给一个7岁的小朋友上课,妈妈在旁边跟女儿一起做记录,最后画出了路线图、文物信息和知识点。

这个时候家长的角色是孩子的同学。

在贝贝老师的理解里,家长应该把逛博物馆当作一种生活常态,这是促进亲子关系,获得乐趣的方式之一,走进博物馆并不一定是立刻获得什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