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深闺的遵义皇坟 石刻最为丰富的南宋墓葬 凭实力跻身重点文物
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有一处被老百姓称为“皇坟”的大型墓葬,它便是统治播州725年的杨氏土司家族第13代孙杨粲夫妇的合葬墓。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宏大,雕刻最为丰富的南宋墓葬,被考古界誉为“西南古代石刻艺术宝库”。
杨粲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即便在过去对于当地许多老百姓来说并不知道杨粲墓,但提到“皇坟”却几乎无人不知。在遵义当地老百姓眼中,杨粲墓因为墓地规模宏大,石刻精美,因此得名。杨粲墓所在的地方,也因此得名皇坟嘴。
对于许多朋友来说,可能对这座早在1982年便称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宋墓葬还是第一次听说。但如果你知道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有62处,其中被列入的古代墓葬更是仅有7处,杨粲墓便凭借实力名列其中。当时与杨粲墓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代墓葬可以说都是大名鼎鼎,有司马迁墓、宋陵、李时珍墓、郑成功墓、清昭陵以及成吉思汗陵。可见杨粲墓完全是靠实力入榜。
作为墓主人的杨粲,是播州杨氏土司杨端的第12代孙,字文卿,小字伯强,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年)袭播州安抚使,执掌播州40余年,开创了史书中颇有赞誉的“播州盛世”。
杨粲墓由贵州省博物馆在1953年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1957年进行发掘,一经发现1958年便被列为了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令人可惜的是,杨粲墓不但早年便已经被盗,在明朝末年平叛杨氏第29代孙杨应龙的平播战争时,该墓便已经遭到破坏。棺木、尸骨、随葬品、神道、家庙、城堡等均被破坏,唯有杨粲墓精美的石刻得以留存。
整座杨粲墓墓室占地64平米,由496块100公斤至3000公斤不等的白砂石料构建而成。杨粲墓为石砌双室建筑,左右墓室结构大致相同,分为墓门、前室和后室,左右墓室后室有过道相通。整座杨粲墓共有石刻190幅,内容有人物、动物、花卉、仿木结构等。其中28尊人物造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具有五代、北宋以来的高度写实主义传统,与四川的大足石刻有着相似的雕刻手法。
即便在早年被盗被破坏的情况下,杨粲墓依然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彩绘陶瓶、仙人白鹤有柄铜镜均为宋代风格的典型器物。其中杨粲墓出土的铜鼓,更是作为了中国南方八大铜鼓类型中“遵义鼓”的标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