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陵出土的铜车马怎么造的?重达1200千克,很多工艺至今成谜!
一说到有着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皇兵马俑,人们往往会想到那气势恢宏、威武雄壮、千人千面的兵俑与马俑,往往忽视掉随同兵马俑一起出土的铜车马。实际上,无论是从造型工艺还是技术水平而言,出土的铜车马都是无与伦比的,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材质铸造的车马出土文物,总重量超过1200千克,比后母戊鼎还多出400千克。
虽然秦陵铜车马在秦陵地下埋了2200多年,但至今各种链条灵活可用,车门窗户依旧开闭自如,牵动辕衡,带动轮轴转动,还能够载舆行驶,人们很难相信,如此精致的车马竟出自2200年前的秦人之手。
科研技术人员通过光谱和化学分析测定,铜车马用青铜铸造,主要成分为铜、锡,铅,另有铁、铝硅钛,钙等10多种化学元素,四匹铜马与铜车所含金属元素种类相同,但在比例上却有较大的差别。铜车马正是在铸造时根据各个部位的不同性能而采取了不同的合金比例,是以虽历经千年,依然没有锈蚀腐烂,组装后仍然可以行驶。
仅从秦陵铜车马的制作与组装中,可以看出秦代治铸生产的规模之大,技艺之高超。
以秦陵二号铜车马安车为例,总重1241千克,由3462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这3462个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除青铜件外还有737个金质铸件和983个银质铸件。
这些铸件中的大铸件,如篷盖和车框架,面积均在2平方米以上。而最小的铸件,有的只有0.3平方厘米,铜马脖子下穗状璎珞是由一根根直径只有0.05厘米的铜丝制作而成,工艺要求之高,即便是在今天也非易事。
2000多年前的秦朝人能将铜车马制作得造型准确、形象生动,足见工艺水平之高。秦陵铜车马的组装分为不可卸连接和可连接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铸接法,焊接法,嵌法、铸补法、红套法、精接法;后者可分为子母扣接法、组环扣接法、转轴连接法等多种工艺应用到铜车马的铸造。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比如二号铜车马的车轼与后车與前面的厢板折沿等处采用了焊接法,当时究竟是用什么焊料,使用怎样的工艺,至今仍是待解之谜。
车窗板和马上的留花是镶嵌上去的,铸补法主要用于弥补分散的缩孔、气孔和夹渣等造成的缺陷,铜马躯体上就有多处铸补现象。在二号铜车车轮外端的车辖与辖套之间采用粘接法来固定辖套,防止车速提高时辖套脱出。根据国外有关文献记载,用粘接剂连接金属部件的工艺到20世纪50年代オ出现,这要比秦朝晚了2100多年。
秦陵的文物不仅向世人展示了秦王朝统一中华大地成武雄杜的人文景观,而且透视出当时作为泱泱大国的高科技水平,强大统一的国家和高度发达的技术终于使得 CHINA一秦这个中国的名字响彻全球,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