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博物馆日报 3500年前房址落户安徽博物院

Image 2020-05-22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3500年前房址落户安徽博物院】5月20日晚,3500年前的三官庙遗址两处保存较好的红烧土房址搬迁至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8—2019年对安徽省肥西县三官庙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2100余平方米。三官庙遗址的主体年代对应二里头文化四期,是目前为止江淮地区夏时期出土器物群最典型、遗存最丰富、时代最清楚的遗址。此次搬迁的两座房址一处位于遗址北部,由北侧的屋内居住空间,中部类似门廊的储物空间及活动空间和南侧黄土隔墙三部分组成,另一处是位于遗址南部的长方形、两至三开间的排房,保存有红烧土地面和部分墙壁。安徽博物院将开辟专门的展区,对房址进行复原展示。

三官庙遗址鸟瞰图(图片来源:安徽博物院)

【绍兴博物馆收藏抗疫见证物133件】5月20日,在“周游绍兴·互游共通”活动仪式上,绍兴博物馆接收了一批由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抗疫见证物。捐赠的抗疫见证物分别为:写有“勤洗手、戴口罩”的横幅、防控工作台账等。绍兴博物馆馆长金燕表示,绍兴博物馆在2月27日就开始向社会发布通告征集抗疫见证物,目前已征集到各类抗疫见证物133件。绍兴博物馆征集抗疫见证物,旨在保存绍兴人民的记忆,为明天收藏今天。该馆将永久珍藏这些抗疫见证物。

捐赠抗疫见证物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文化传媒)

【三水区博物馆恢复开放】佛山市三水区博物馆自去年10月启动升级改造后于5月18日首次向市民开放。开放期间,博物馆实行线上实名制预约,市民可以预约并在3天内参观,现不接受团队预约。进馆的游客均要出示预约二维码、健康二维码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开放时间分两个时段,即上午9:00~12:00和下午14:30~17:00。

三水区博物馆(图片来源:三水区博物馆)

【浙江省级文保单位石屋禅院造像抢险加固工程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11月,石屋禅院造像抢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经过植被清理、表面清洗、防水防霉、坡顶排水防渗、挡雨板设计,以及危岩体治理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七尊明代摩崖石刻造像终于重现芳容。5月18日,绍兴市越城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召开了一场初步验收会。至此,省级文保单位石屋禅院造像抢险加固工程取得初步成效。这七尊明代摩崖石刻造像位于越城区城南街道九里村会稽山西麓山道边的石屋禅院,1987年被当时的绍兴县人民政府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升格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修缮后的石屋禅院(局部)(图片来源:浙江省文物局)

【比利时奥尔塔画廊举办莫奈沉浸式体验展】5月18日,“克劳德·莫奈,沉浸式体验展”(Claude Monet, l'expérience immersive)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奥尔塔画廊(Galerie Horta)再次展出。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是印象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而印象派画家的独到之处在于捕捉大自然不断变化的真实面目。这次展览结合了艺术和技术,通过十万多张图像来凸显三百件莫奈的杰作,带来了非凡的沉浸式感官体验。经过前厅中吉维尼花园日本桥的复制品,观众进入由木质长椅和地毯装饰的斯巴达式大厅。从地板到天花板,莫奈的杰作被投射在所有的布景上。投影色彩纷呈,散发着作品中仙境般的魅力。展览追溯了莫奈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多次旅行,他的朝圣之旅和他独特的光与影的实验构成了投影的主线。展览通过技术的棱镜,拂去了近两个世纪的尘埃,成功地连接了过去和现在。这是一种为艺术史学科正名,让艺术史变得更加有亲和力的方式。展览将延续至9月6日。

展览结合了艺术与技术,追溯了画家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多次旅行的轨迹 YOUTUBE

【中国】大连博物馆:5月18日,由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大连博物馆承办的“邮说博物馆”专题展览在大连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世界各地发行的邮票、极限片、首日封等邮品讲述国外著名博物馆与其馆藏美术作品的传奇故事,呈现了一个“平等”“多元”“包容”的美术世界。邮票素有“国家名片”“小型百科全书”之美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皆可寓于邮票的方寸空间。本次展览共计展出国际标准邮票贴片百余张,同时还展出了十余版罕见的绘画版票。

“邮说博物馆”专题展览海报(图片来源:大连博物馆)

【中国】奉贤区博物馆:5月18日,奉贤区博物馆“寻梅吟梦——江南第一梅与奉贤曹家特展”开幕。本次特展于沈家花园主楼进行展出,共分为“寻古访贤——曹家与奉贤”“梅芬世守——曹家护梅佳话”“吟风诵雅——文人书房真赏”和“梦萦红楼——曹家梅花与红楼梦”四个主题篇章,展览讲述了“江南第一梅”与奉贤曹家的前世今生。“江南第一梅”所指的梅,是素心腊梅,它是上海地区最古老、最奇特的腊梅,距今约有160年。展览期间,观众不仅可以参观“江南第一梅”的现场,博物馆还为观众准备了丰富的讲座和文化体验活动。此次特展将持续到8月15日。

“寻梅吟梦——江南第一梅与奉贤曹家特展”海报(图片来源:奉贤区博物馆)

【中国】海外交通史博物馆:5月18日,由甘肃省敦煌博物馆和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所承办的展览“丝路锁钥——敦煌历史文物精品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展。敦煌,荟萃了世界四大文化之精华,凝结了高度繁荣的文化;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此次两地文博机构的合作展览,不仅表达了新时期陆海相联、文明互鉴的共同愿景,也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胸襟。展览遴选了汉代丝织品、汉简、魏晋画像砖、唐代模印花砖、莫高窟藏经洞文献等91件(套)文物,共分为华戎交会的都市、精美绝伦的画像砖艺术、丝路重镇古沙州、弥足珍贵的敦煌文献四个部分。此次展览为期三个月,至8月16日结束。

“丝路锁钥——敦煌历史文物精品展”展览主题墙面(图片来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中国】台州市博物馆:5月18日,台州市博物馆策划的线上展览——“红尘博物馆”正式上线。该展览秉持“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被纪念、被珍藏”的收藏理念,以时间为容器,以俗人俗事为材料,记录了柴米油盐的当下,寄予着多元包容的未来。该展览以8扇任意门的形式展示10个故事,每扇门后收藏着各异的情绪,诉说着多元的故事:回家的车票连起的乡愁、新冠疫情下与妻书的思念与动容、青春记忆里的天真热血、老物件的沉淀、椅子特辑、梦中的诗歌、永恒的爱。

“红尘博物馆”线上展览海报(图片来源:台州市博物馆)

【中国】象州县博物馆:5月18日,广西象州县博物馆设立展厅“忆苦思甜——老物件展览活动”,用满载时代记忆的物件,传承和弘扬了老一辈人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本次展览展出了许多人家中珍藏多年的粮票粮本、黑白照相机、生活必需品、邮票、小人书、BB机等蔵品。这些“老物件”背后承载了一件件真实的故事,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记录了老一辈人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本次展览将于9月30日结束。

“忆苦思甜——老物件展览活动”展品(图片来源:象州县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举办多场公共教育活动迎接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四川博物院准备了八大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走进文物库房与“国宝”近距离接触、亲临文保实验室看“文物医生”如何修复文物、AR公益明信片免费领、抗疫见证物征集、有奖征文、第七届“川博杯”文创大赛启幕、“身临其境”博物馆等等,邀公众一起共度节日,共享博物馆带来的公益文化服务。5月18日当天,四川博物院开放书画修复室,观众可近距离接触了解书画修复,并与修复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众多活动之中,四川博物院特别发起防控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相关见证物现场征集活动,接受社会团体、机构、民间团体、个人无偿捐赠自己的防疫见证物。征集工作持续到下午,主办方已经征集了150件实物物品,内容涉及医疗、慈善、个人以及社区捐赠物品,这些防疫见证物承载了四川人英勇抗疫的共同记忆。

四川博物院开展限量版文物AR明信片公益活动(图片来源:四川博物院)

【“清华大学-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联合研究中心”成立】近日,清华大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清华大学-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联合研究中心”标志着清华大学与国家博物馆共同搭建的校级平台正式落地。联合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学科交叉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势,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文物资源和文物保护研究条件方面的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成立中心旨在推进文物保护修复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双方将依托该平台共同在馆藏文物环境监测、文物样品检测、传统器物修复、传统绘画修复、文物材料腐蚀与老化、古籍文献保护、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申报和承担国家、部委有关文物科技保护与修复领域重要课题,组织团队对文物科技保护的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培养高水平跨学科的文物科技保护修复人才,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物科技保护智库平台。

【首期《V-Talk》新文化综艺于国际博物馆日正式上线】为传播中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合力,河南博物院于5月18日正式推出新文化综艺《V-Talk》。综艺首期访谈以“最河南,很国潮”为主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现场做客,围绕“河南文化”“传统文化复兴热潮”“国潮、文创热”三个话题进行了生动的探讨,更与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直播连线,听他讲述如何打造“网红”故宫。公众可在“河南博物院”官方公众号收看首期节目回放。

“最河南,很国潮”节目宣传海报(图片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福建省美术馆举办抗“疫”展览】近日,福建省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必胜福建风采——福建省抗击疫情书画摄影视听作品展”开幕仪式。本次展览精选福建省内艺术战“疫”主题创作中的书法、美术、摄影以及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朗诵等优秀作品419件,生动地再现了福建省人民抗击疫情的真实画卷,积极宣传了福建省防疫战疫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人物。该展览旨在以“艺”战“疫”,致敬英勇无畏的最美逆行者,讴歌颂扬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

“中国必胜 福建风采——福建省抗击疫情书画摄影视听作品展”海报(图片来源:福建省美术馆)

【浙赣闽皖四省边际纪念馆红色联盟在常山成立】日前,浙赣闽皖四省边际纪念馆红色联盟在浙江省常山县西源革命纪念馆成立。活动现场,方志敏纪念馆、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遂昌王村口挺进师纪念馆、龙游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浙西革命斗争纪念馆、常山县西源革命纪念馆八家“浙赣闽皖”四省边际纪念馆代表共同签署联盟协议。协议签署后,各联盟成员将以红色联盟为纽带,通过共传红色基因、共用教育基地、共开精品课程、共推云上游馆、共享研学线路,开展更深层次研究交流,打响浙赣闽皖区域红色旅游品牌。

【国际博物馆日阎崇年新书首发】5月18日,历史学家阎崇年新书《阎崇年:大故宫600年风云史》正式出版并对外发售。85岁高龄的阎崇年闭关三个月,八易其稿,前后耗时一年的时间进行文稿梳理与录音,最终完成本书。该书可以看作是阎崇年所学所讲过的中国故事的一次难得的集结:他将故宫历史中的帝后、臣子、妃嫔等等,梳理成一个个人物小传,兼讲故宫的建筑、珍宝,共设100个章节,独立成篇,让读者从各个角度见证故宫的600年历史,不知不觉从明朝开国走到如今的故宫博物院。

上海玻璃博物馆于2011年建成开馆,曾被美国CNN旗下网站评选为中国最不容错过的三个博物馆之一。开馆以来,上海玻璃博物馆持续为公众呈现精彩纷呈的展览:从国内外学院派玻璃艺术展览,到古玻璃专题展览,再到“KEEP IT GLASSY”系列展览,以及从2015年开始启动,将玻璃与当代艺术进行跨界共融的“退火”系列展览……在上海玻璃博物馆,玻璃艺术与设计正跨越时间、空间和语言文化的藩篱,以各式跨型态的精彩面貌共享于众。

总策划:孙巍、陈立群

项目管理:高振华、马菁汝、倪悦洋

新闻编辑:韩一、刘诗婷、郎潇、陈萧羽

编辑助理:于奇赫、张璐琪、任天然、范铭振、戈畅、李夏子

来源:新华号 博物馆日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