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四川乐山施工挖出一块清代石碑 “张爷会碑记” 距今已有173年

2020-05-25

5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获悉,前不久该区某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块清代石碑 “张爷会碑记”,对深入挖掘和研究五通桥盐业发展史提供了佐证。

张爷会碑记

当前,五通桥区正在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广泛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普查工作中。金山镇一私人企业在厂房建设地基开挖过程中,发现碑记一块,立即上报。经专家初步鉴定,石碑材质系红雅石,呈长方形,碑高1.90米,宽0.95米,厚0.11米。碑记刻于清道光丁未年(1847),阴刻楷书,书法俊秀自然,具有典型的清代书法风格。上排刻“张爷会碑记”5个大字,碑四周阴刻回纹。

因碑记长期埋置于地下,碑体受到浸湿,少部分字迹已模糊不可辨。碑文不仅记述了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轰轰烈烈的人生,还记述了金山场张爷会始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道光十九年(1839)敬塑金身(张飞像),每年寿辰聚拜等内容,以及捐资人姓名等。专家据此推测应为当时屠宰行业人员筹资修建了张飞庙,供奉张飞,立碑以记。

据专家介绍,清朝年间,五通桥盐业发达,使用牛作为盐场汲卤和盐业运输的动力,每年需要宰杀的老弱病牛多达数千头,从而出现了一批屠帮商人和大量工人。恰巧张飞当年就曾当过屠夫,被尊为“屠夫祖师爷”。因此屠帮商人和工人为纪念张飞,在千年古镇金山寺成立张爷会,筹资修建张爷庙(也具有行业会馆的作用),塑金身,立碑记。

如今,张爷庙和张飞像现也无迹可寻让人遗憾,但是“张爷会碑记”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五通桥可移动文物资源,也进一步丰富了乐山民俗文化。该碑是在乐山境内唯一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张爷会的历史记录文献,对深入挖掘和研究五通桥盐业发展史提供了佐证,也拓宽了下一文旅项目开发空间。目前,该碑已由金山镇政府妥善保管。

碑记被妥善保存

黄淑惠 红星新闻记者 顾爱刚

编辑 包程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