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为什么别人可以在无聊的日子里写出了杰作,你却只会打游戏?

2020-05-25

对于任何创造者,无论是作家、音乐家还是艺术家来说,无聊似乎是最糟糕的标签。但是事实上,无聊这一状态是催生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像沉默的缪斯女神,激发了无数伟大的歌曲、小说和绘画。

布克奖得主小说家安妮·恩赖特最近在社交媒体上谈到了自己隔离的这段时间,她说自己很高兴——虽然整天无所事事,但她表示无所事事可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她在《卫报》上说:“无聊是一种富有成效的状态,我等待无聊的到来,因为它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迹象。”

她不是第一个承认无聊状态的重要性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直到16岁才接受正规教育,她认为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来自娱自乐,开始她多产的写作生涯。“没有什么比无聊更能让你写作了,”她在1955年接受BBC采访时说。“在我16、17岁的时候,我已经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和一部冗长乏味的小说。”

当被问及他会给有抱负的作家什么建议时,尼尔·盖曼说:“你必须让自己感到无聊,这样你的大脑除了给自己讲个故事之外就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了。”

已故的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被无聊状态深深吸引,并以此创作了一部小说《苍白的国王》,在这本未完成的书稿中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解释了他的理由。“事实证明,极度的快乐,即因为有意识地活着带来的分分秒秒的喜悦和感激——就在极度无聊的另一边。”

不仅仅是作家们发现无聊是创作过程中有用的一部分。获得特纳奖的雕刻家安尼施·卡普尔说:“这些年来,我明白了……正是在我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无聊才会驱使人去尝试。”

音乐人兼演员凯特·纳什在滚石最新一篇访谈中提到,她十几岁时经历的无聊促使她开始创作音乐。“我写了很多歌,因为我的生活中没有太多其他的事情。后来,当她的朋友们都去上大学了,而她却被困在家里,在一家服装店工作时,因为没有事情可做,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大家都在叹气,盯着窗外看。无聊再次成为一个巨大的动力。我又开始写歌;我把它们贴在我个人主页上,很快,出乎意料地,我就成为了一个拥有冠军唱片的流行歌手。”

无聊这个话题最近经常被提起。由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因为疫情都处于封锁的状态,平时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也被禁止,这意味着我们中的更多人可能正在经历无聊的时刻。事实上,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研究无聊状态会带来哪些影响。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无聊会产生创造力呢?

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这种联系。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英国心理学家桑迪·曼将实验者分为两组,并让其中一组完成一个很无聊的任务——抄写电话薄上的号码。之后,每个小组都被分配了一个创造性的任务:想出一个塑料杯子的尽可能多的用途。“无聊”组的表现优于其他组。另外一项实验中前置的小组任务更简单——只要把电话薄上的号码读出来就好了,但是事实证明在后面的测试中他们的表现更加优异。实验得出的结论大概是:无聊促使我们去探索创造性的出口,以填补大脑的“空白”

但是,尽管我们中的一些人现在有更多的时间,无聊并不像无所事事那么简单。加拿大约克大学无聊实验室的心理学家约翰·伊斯特伍德说:“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我们的大脑会发生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我所说的‘欲望约束’,指某个人会因为非常想要做某件事但是又不想做任何目前可以做的事情从而陷入困境。第二件是,当你感到无聊的时候,你的思维能力就会休息,然而我们渴望参与我们的思想。这两个核心问题就是无聊的含义。”

伊斯特伍德与别人合著了一本关于无聊的新书《走出我的头骨:无聊的心理学》,他认为,无聊本身并不具有创造性。重要的是它所导致的结果。“当你感到无聊时,因为这是一种令人厌恶和不舒服的状态,你就会有动力去寻找其他东西。”在这个间隙中,我们有真正的机会去发现新事物——什么对我来说是重要,我对什么充满激情?我认为它可以成为创造力的源泉。”

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迅速摆脱它,而且我们有那么多电视剧、朋友圈、抖音列表等着我们去刷。但是这个时候,抵制这种快速打发时光的做法是非常重要的。从表面上看,“从表面上看,无聊似乎是最没有创造力的感觉,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清除空间大脑的方式,让新想法重新出现。”

1990年,JK罗琳在曼彻斯特度过了一个周末的公寓狩猎之旅,当她独自乘坐一辆晚点的火车返回伦敦时,一个骨瘦如柴、戴着眼镜的小男孩的形象突然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她在2016年的一次采访中说:“我没有钢笔,在火车上又不好意思向别人要,这让我当时很沮丧。”“但当我回想起来,这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事情。我在火车上花了整整四个小时来构思这本书的所有构思。”而想象一下,如果此时她有一台iPad,里面装满了12集《普通人》(一部最近很火的电视剧),或者有一个永远翻不完的推特页面在吸引她的注意力,哈利波特可能会从她的脑海中消失。科学家把白日梦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伊斯特伍德认为,真正的创意会在这里蓬勃发展。“无聊会引发走神,然后走神会带来创造力,”他说。

梅森·科里(Mason Currey)为他的两本书《日常仪式》和《日常仪式:工作中的女性》中研究了数百名艺术家、作家和创意人员的日常生活。他说,无聊状态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但他也认为,重要的是之后会发生什么。“我的观点是,真正有利于创作过程的状态并不是无聊,而是我所说的‘间隔’,也就是说,做一些熟悉的分散注意力的事情,让你的思维游离到其他地方。这是我在研究中一次又一次注意到的东西,它似乎是贯穿历史的创造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

编舞家乔治·巴兰钦说他最好的创意往往来自早上在熨衣服的时候;作家多丽丝·莱辛经常在工作间隙整理房间或洗碗,这种漫无目的的时光对于她的创作至关重要,当她在屋里在闲荡、洗碗、收拾东西的时候,她脑子里在想些什么,那才是她“真正的工作”。

此外,很多创意人士也认为散步对他们的工作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坐在椅子上,你能想到的好点子就只有这么多”。作家丽贝卡 索尔尼在她的著作《浪游之歌:行走的历史》中写道:“在以生产为导向的文化中,思考的状态通常被认为是无所事事,而且你无法一直保持这种无所事事。最好的办法是把它伪装成在做某件事,而最接近无所事事的事情就是走路。”

然而,散步在现在也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反而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当你专注于与所有人保持2米的距离时,你很难走神。这就是为什么科里怀疑疫情的爆发是否会带来创造性突破的原因,即使很多人目前处于无聊的状态,但,“现在很难让你的大脑进行创造性状态。我们有着各种焦虑的事情需要去思考,这是一个奇怪的、令人不安的时代,而不是写作才华可以发挥的时候。”“不过,如果你在超市排队的时候突然有了灵感,那趁着没被其他事情破坏的时候赶紧写下来吧……”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