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文学】村夫:小时候 捋豆漏是件快乐的事!
《航拍宾阳第三季邹圩印象》
我老家既有水田也有旱地。水田种水稻,旱地种花生、红薯、木薯、玉米,有时也种小麦、黄豆、绿豆。
花生,在我老家叫做“地豆”。
记得那年代,如果哪家一年养得一头猪出栏,宰杀卖后留下的猪油加上生产队分的地豆油,家里吃油基本够了。
每年秋天(农历八、九月)是收地豆的季节。
地豆是生产队集体种的。
地豆有两个品种,有一种成熟了,抓住豆藤蔓,用力往上一扯,整蔸地豆就起出来了。这种地豆容易收获,现在都还在大面积种植,这种豆我们叫“挷豆”。但是我们生产队以前是种植那种叫“撬豆”,据大人们说撬豆比挷豆油要香。
地豆(撬豆)成熟了,要用牛把地豆地翻松,然后社员们(大人)在翻松的地边一字排开,手拿铁制的形状如柳叶的“豆批”,一下一下地把泥土撬、拨开,让地豆露出来,再用另一只手,麻利地捡起地豆放到泥箕里或箩筐里。
即使你认认真真的做,总是有地豆遗漏在地里。于是每年收地豆的大人后面不远的空地上,总有我们这些半大不小的小孩跟随在后面,在他们翻收地豆的地里捋豆漏。这些遗漏下来的地豆,谁捋到就归谁,所以那时只要不上学,我们都去捋豆漏!
每当这个季节,旁边几个没有旱地种地豆的村子的人们,因为是农闲时节,他们也来捋豆漏。
运气好的,一天下来,能捋到十斤八斤的豆漏!
捋豆漏光有力气不行,还要懂得选择地里的位置。比如地块的边角及转弯处,这些地方有时因为位置的关系,使唤牛的人忽略了。漏下一些小地块没有翻松,有的地方由于土层比较疏松,地豆落花时的豆荨往深处埋,这样地豆就生在了深处。使唤牛犂不到,地豆就遗漏了。还有就是大人们在翻撬泥土时由于各种原因,该收上来的地豆没有收完,落在地里了。所有这些原因,就为我们这些捋豆漏的人赢来了机会。关键的关键是你要想得多豆漏,必须专心致志,持久耐力。
那时还处在物质短缺的年代,只要能给家庭或自己带来一些收入,人们绝不放过机会。
可以这样说,一块种地豆的旱地,在生产队组织翻收以后。捋豆漏的人们会把这块地重新抄翻一回,甚至两回。每回或多或少,人们总能捋到豆漏。
一个收获季节下来,勤劳者,能捋到一百几十斤的地豆还真有其人其事。
有些俭朴的老人把捋回来的豆漏晒干,用文火烤熟,拿到街上去卖。运气好的话,不碰上市场管理人员来抓“投机倒把”,也能或多或少得些收入,改善家人的生活。
我们这群小屁孩去捋豆漏多数不是为了换钱。那时的我们,经常就在地豆地里,就地取材。用小土块垒砌泥窑,捡来晒干的地豆秸秆或枯枝败叶。把土窑的土块烧得滚烫,把地豆倒进窑中。再把滚热的泥土块打碎,把地豆焖熟,大快朵颐一顿,地豆特有的香味在空地上弥漫飘忽,令人心旷神怡。即使因捋豆漏弄得灰头土脸也全然不顾,快乐得不得了。
玩这种土窑要懂得把握时间,因为地豆颗粒小,在热滚的土块里焖的时间过长,就过火,碳化了。如果是这样,大家一脸沮丧。这样的情况我们几乎没有,因为个个都是“老手(熟练的意思)”。
那时,捋豆漏是件快乐的事!
村夫,原名黄树雄,宾阳人。早年做过中小学教师,后进入政府工作。2002年提前退休,爱好文学阅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