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韦:雕塑有言,构建一出场域性默剧
“人能跟环境发生关系
雕塑为什么不可以?”
孔子《论语·阳货》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不只是纯粹的艺术,还可观察世情,王韦的雕塑艺术也是如此。
他偏爱反映现实的创作,运用“心之眼”观察世间万物,抽丝剥茧,以写实的塑造手法去重新组合。充满剧场性的作品,在帷幕拉开的瞬间,观者会严肃、好奇、紧张,还带有一丝兴奋。他似乎成为雕塑默剧现场的临时一员,不断给观众传达信息,并向人们抛出疑问。都说雕塑是沉默的艺术,而王韦则用这样的方式不断为弱者发声,力透表象的反省,这无言的呐喊足够震撼人心。
王韦:天水人,现居重庆,旅居北京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教师,青年雕塑家
讽刺批评赞美表彰
艺术品自有灵魂
王韦2015 年毕业于四川美院雕塑系,同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入四川美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2018 年硕士毕业后,成为四川美院驻留艺术家并任教于四川美院。现在,他继续带着自己的深刻思考以独立艺术家的身份行走于艺术之路上。
《罪后的挽飱》 玻璃钢着色 2015 年
王韦的创作大多是以人的生存状况为背景呈现的。作品《罪后的挽飱》对堕胎这一社会热点现象的思考;《归去?来兮。辞!》对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追问;《呼吸》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不确定性;《柏林墙的野兔》通过电影故事联想到当下人与动物之间的被动关系来呈现的作品;《1988----》渗透着对城市化进程的思考;《伫聆》则将自然和人的关系拉近,来呈现人与自然的暧昧关系同时引发对当下生存的思考……作品产生出较强的精神内涵、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性,而从王韦的作品里我们总是能看到对生命的关怀。
《柏林墙的野兔》 240x60×50cm 铜 2016年
王韦无意于无病呻呤,只因眼前的真实存在而触动其敏锐的神经,并将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与批评精神用之于对艺术的创作中。而每件作品的背后是大量的数据收集、社会调查。在王韦看来,雕塑是有生命的,应该引起共鸣。“我偏爱反映现实、看到后有所触动的艺术作品。它们可以是讽刺的、批评的、挖苦的或者赞美的、拥戴的、表彰的。不管是什么表现方式,至少它们都是有灵魂的。”
构建场域性
游弋于雕塑默剧
王韦的雕塑语言有着传统学院派体系的兼容并收,并赋予个体敏感性的艺术特质。在2018 年毕业前王韦的作品更偏于理性,执着于对现实的解剖。但后来,家里的一些变故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雕塑手法和对人物的处理方式都有了改变。雕塑语言也从一开始的严谨变得更加收放自如,在展示方式上,也从以前那种借鉴经典名画的框架当中,跳出至更强化场域性和剧场性。
《倒下的维纳斯》个展现场
《倒下的维纳斯》展览是王韦对以往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创作主题的延展,是在已有雕塑语言上的进一步推进与探索。其中更着重于建立和构建在现场的临时性关系,他也是这场雕塑默剧的临时一员,扮演着诸多复杂却又难以言尽的临时关系。这种独特的场域氛围刺激观者的神经系统和视觉器官,控制观者的视线和想象。然而这种所谓的控制,并不是命令,而是一种指引。
王韦 --《倒下的维纳斯》
Wang Wei · The Fallen Venus
多元化的语境下,雕塑早已跳脱出具象的范畴。雕塑与空间的剧场化,场域性的语言线索,这让王韦作品又有了另一层解读。
《倒下的维纳斯》个展现场
游弋在王韦的雕塑默剧里,受众的思维会瞬间冻结在他看似随意却处处精心的艺术“陷阱”里,在那里折腾、沉思。“具象雕塑发展到现在,图识性更不应该失去思考。具象雕塑可以改变它的展示方式,形成更强烈的一种剧场化。在剧场的情况下,我还探讨了雕塑与空间的关系,因为雕塑最终还是要回到对空间的探索上。人能够跟整个环境发生关系,那么雕塑为什么不可以?人能够跟整个大的场域发生一些尖锐的关系,那么雕塑的关系到底在哪里。”
《呼吸》 混泥土,钢板, 水 350×60×50cm 2016年
除此之外,王韦还进行公共艺术等多方面创作探索,比如作品《大地与世界》。作品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以“城堡”概念入手,基于海德格尔的理论,把作品分为“世界”与“大地”两部分。于是王韦就给作品植入了城堡的概念。此外,他又发现了一块像岩石的铁块,将这个“巨石”嫁接在铁炉上面,并在城堡里做了一个楼梯。因为材料的特殊性,铁炉内又似岩洞,他便开始就地取材,涂画了岩画同时也让观众参与其中涂画,数天后变真的像是岩画,观众可以进入城堡内沿梯子攀爬到顶部的巨石上,此刻外景除了大自然便是自己心中的伊甸园。作品表达大地与世界的对话关系,体现了互动性、参与性、可读性和在地性。
《大地与世界》
《大地与世界》内部细节
孙振华博士曾在《走向世俗社会:中国雕塑的当代转型》里提及“当代雕塑所带来的变化是:以解构、颠覆、调侃、反讽、挪用等方式,消解雕塑在内容上,及至在形式上的‘正经’”。这对当代雕塑的阐释看似与王韦的作品气质非常契合,然而王韦却并没有刻意去考虑自己的作品是否具有当代性,也不会去刻意迎合当代性的要求,他觉得当作品为观者接受、赞美或批评并由此而引发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思考的情况下,它便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当代精神性。
《郝娃与鹅》系列 铸铜 135×125×80cm 2019年
其实艺术语言只是一种载体,而它的内涵和精神才是永恒的,王韦将雕塑赋予更深刻的现实意义,且无需撕心裂肺地呐喊,而是回归本体,用心融入到作品创作奇妙而神圣的体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