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泥塑脸谱是怎么来的?

2020-05-29

脸谱就是假面具,源于古代祭神用的头饰,到西汉时期发展成为歌舞表演的道具,称为“代面”。后来,人们嫌代面过于呆板,无法突出舞台角色特征,而采用在演员脸上直接化妆的方法。

于是,代面在演出中逐渐消失,除了用在少数的表演鬼神的剧目中以外,很大一部分成为儿童们的玩具。之后,泥塑脸谱又从玩具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欣赏品。北京的泥塑脸谱,就是民间泥塑脸谱与京剧脸谱结合而成的手工艺品。

那么,究竟是谁把京剧舞台上的脸谱变成了泥塑彩绘脸谱的呢?关于这个,有很多种观点,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花脸桂子”相传,光绪二十五年前后,北京西城住着一位姓桂的满族人。此人能书善画,而且是京剧票友,专攻花脸,玩票时也自己化妆,因为有绘画基础,化出的脸谱常常令票友赞叹不已。

后来,闲着无事,他就用胶泥在仆人脸上做了一个脸型模子,然后在上面勾画出舞台脸谱,自己觉得不错,便送给亲友们观赏,亲友们见了都说好。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上门求绘的人越来越多。

因为桂子擅长画“净角”脸谱,俗称花脸,所以人们都称他为“花脸桂子”。辛亥革命后,满族人享有的特权被取消。“花脸桂子“断了钱粮的来源,为了谋生,就开始做泥塑脸谱送到庙会上卖。刚开始,他只是送了十几个货样,托给李记杂货摊代卖。

不料,很快就卖完了,之后无论送去多少,都能随时卖出,总是供不应求。李记杂货摊也因此得利因卖泥塑脸谱在北京出了名。由于泥塑脸谱很有趣,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便以意想不到的。

速度在北京流传开来,众多闲人加入这一行当。北京城内又相继出现了一大批泥塑脸谱艺人,品种也由单一的花脸,发展成生、且、净、末、丑,样样俱全。而且,这些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又创造出了各自的泥塑脸谱风格,泥塑脸谱便迅速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