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构思奇巧的惜春词,读罢怅然若失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过程,表达对春天的爱恋,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是一首构思奇巧的惜春词。
上片提出探求“春归”的问题。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春天啊,你上哪儿去了呢?你静悄悄地归去,没有留下一点儿踪迹。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无知的春人格化,看作是有生命、有行动的东西。这样就使描写的对象显得特别生动、亲切、具体。
首句提出“春归”的问题,奇妙而新颖,给人以春天不知去向的感觉。接着描写春归时不留踪迹、无声消失的情景,把春归的形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出来。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用假设的语气,打听春归的处所,并恳切地提出请求,将它叫回来,永驻人间。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从词的内容发展来看,这两句是上面两句的扩大与充实,使春归的形象进一步得到丰满。从抒情方面来看,由惆怅的情绪发展为急切的期望,这样就将作者那种极其热爱春光的感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下片试为解答“春归”的问题。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首先以肯定的语气,说明春的行踪无人知道。接着用表示条件的句式,写出只有黄鹂知道春归的处所。这种解答问题的方式,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黄鹂是春夏之间一种鸣声悦耳的小鸟,活跃于翠柳之间,对气候的变化可能有着强烈的敏感肌能。作者提出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行踪,这当然是一种新奇的设想,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能引起人们对春归问题的浓厚 兴趣。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百啭”,写明黄鹂千百次地在歌唱,仿佛告诉人们那春天的去向,可是无人了解黄鹂的鸣声,它只得乘着风势从蔷薇花丛中飞过去了。蔷薇,是在春末夏初时开花。“飞过蔷薇”,不仅含蓄地写出了春光已经消逝的情景,而且流露出作者无法留住春光时那种怅然若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