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8000年前余姚井头山生活着这么一群人,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Image 2020-05-31

2020年5月30日,中国考古界重大发现!

井头山遗址距今8000年前,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

这个目前发现的中国沿海地区最深的一处遗址,将宁波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和文明发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

那么,河姆渡人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他们的生活情形,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考古学家告诉我们,井头山遗址先民以海产捕捞为主,兼有采集和狩猎,从事早期稻作农业。

甬派循着考古发现中的蛛丝马迹,为您还原8000年前井头山遗址先民的生活、生产状态。就是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里,先民凭着勇气和智慧生存下来,并在不断地生存积累中,演进、进化。

当然,这并非宁波地区早期人类生活的全息影像,或者只是新石器时代人们相对贫瘠的生活中的部分信息流露。

我们不妨通过这些8000年前先人们遗迹留存下来的一点点信息,搭上“时光机”,来一次大穿越,大胆想像那个时代的粗粝生活。

8000年前,生活在井田山的先人们非常有口福,他们也像如今的宁波人一样,喜欢吃海鲜!而且,种类还非常多!

从先民食用后丢弃的数量巨大的各种海生贝类和胶结牡蛎壳的粗砾石块来看,先人对于海鲜真的是“酷爱”。

看来,宁波人的口味真是8000年不变啊。而且,吃的非常多!

此次,贝类发现最多的是牡蛎、泥蚶、螺类、蛤类,还有蛏子!

还有现在非常少见的、特殊的贝类——海月!巴掌大的贝壳类海鲜,也是先人们“盘中餐”。

还有很多,目前考古工作者不认识的海鲜。

当然,我们不能低估了先民们的捕鱼能力。从出土的鱼的脊椎骨来看,先人们可以捕捞上来上百斤的的鱼,他们还会制作骨鱼镖,上面还带有倒刺。

捕捞完,一时间吃不了怎么办?聪明的先人会用木头围出一片圆形区域,把渔获物临时放在这里暂养。

梅花鹿头骨、鹿角和肩胛骨,这次考古挖掘也挖掘了不少,但是没有发现麋鹿。

这是不是可以说,那时的他们,生活在靠海不远的一个小高地上,似乎离森林也不远,成群的鹿与他们一起共生在同一片空间里。当时的先人对于梅花鹿也非常喜欢,可能还喜欢吃鹿肉。

除了海鲜等,橡子、桃子、猕猴桃等吃食,也已经出现在8000年前的“餐桌”上了。

而从出土的少量炭化米、稻谷壳、水稻小穗轴中,可以看到先民已在进食大米。不仅如此,紫苏、灰菜等木本、草本植物的种子的遗存,也给我们传递出先人的口味。

此次考古,还发现一些灰坑、烧土堆、烧土坑这说明先民不仅会用火,而且大量使用火。

8000年前的先人,还会烧制陶器,他们生活在一个陶器的世界里。

他们如何做饭的呢?专家介绍,这些先民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从此次出土的陶釜碎片就能看出。他们做饭使用陶做的锅,放三个支架,上面放陶釜,然后燃烧木条木棍等,将东西煮熟了吃。

从出土的物品来看,当时的人“手工艺”也不错,陶器、石器、骨器、木器、贝器、编织物等,他们都已经会做了。

当时,已经有陶器的使用了,出现了釜、圈足盘、钵、敞口盆、小杯、折扁腹罐、釜支脚、陶拍、器盖等。值得一提的是,先民还会捏小陶把玩。

陶质以夹砂陶为主,还有夹炭陶,以及少量夹细砂陶、加贝壳碎屑陶等,陶色以褐色为主,还有红衣陶、黑衣陶。不过,当时制陶的陶胎厚薄不均,烧制火候不高。

据介绍,8000年前陶器器形多较规整,制作成型用泥条叠筑加拍打成形。而这这说明,井头山先人那时还没有明显慢轮修整技术。

陶器上的纹饰各样,有绳纹、浅方格纹、刻划纹等,还有少量简单的红彩。这说明井头山先人在实用之外,已懂得美。甚至还很有生活情趣,比如制作小陶玩。

那时,先人心灵手巧,遗址中,已经出现了制作骨器的手艺,器形有镞、锥、镖、凿、针、匙、珠、笄等。

他们会用骨针缝衣服,编制芦苇席子、背篓、篮子、筐子等,还会制作石斧、石锤、石锛等石器。

8000多年前的农耕用具,多是石头做的,比如石斧、锤、锛、砺石、圆盘状石块等。

从出土的用于安装石斧的菜刀形木柄、木矛形器,用于安装石锛的“7”字形木柄、点种棒、双尖头木棍、无尖头木棍、刻槽带销钉木板、木桨、棒槌形木器来看,先人们已经会制作木器了。

从出土的狗的头骨、猪下颌骨来看,当时已经出现了狗和猪,但是猪是否已经被驯化,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8000年前的先人住在哪里?

目前暂时还没有定论,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说,还没有找到房子的迹象。

当时,先人生活区的东边比较低洼,应该是东边来的海水慢慢上升,最后把这井头山的区域给淹没了,这里生活的祖先就走到别的地方去了。

当时已经在吃大米了,但是水稻在当时的经济成分中占多大成分?可能还有待考究。

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