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上万块钱都不卖的“古董”,这个德清人捐了!

Image 2020-06-05

几天前,

德清县博物馆收到了一份

价值上万的“古董”捐赠物。

它们是上世纪60年代的36件(套)

木工用具,

有的形制现在难以得见。

收下这批藏品时,

还牵出了这些“宝贝”和它们的主人

背后的故事。

今年73岁,与木头作伴

姚大爷名叫姚永华,今年73岁了,老家江苏常熟。在当了3年木匠学徒之后,1964年姚永华在常熟手工业联会木器社参加了工作。

自此后,他的一双手就和木头作伴,并且自己动手做了一整套木工用具。

姚永华(左)

“这些都是我在六十年代的时候自己做的,不同的工具适用不同的木工场景,有些在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了。”

姚永华说,这些工具的制作,前前后后花了他几年的时间。就是它们,陪着姚永华度过了青年时光,见证了他的成熟,并靠这手艺撑起了一个家庭的担子。

(网络图)

辗转来到德清,姚永华在国营的造船厂工作。八九十年代以后,造船工艺精益,部分主要材料也从木器改成了玻璃钢。

之后姚永华自己开了造船厂,木工活就越来越少了。虽然木工活已经不再做了,姚永华却一直把这些木工用具带在身边。

长刨(捐赠)

“老古董”出价上万也不卖

2010年,姚永华居住的村子开始了征迁工作,他那些几十年的“老古董”们被人盯上了。

开槽刨(捐赠)

“我这些工具,都是用上好的黄榉木制作的。那时候就有人来跟我买,开价上万块,我不卖,舍不得。”

“当时家里要用钱,我就劝他卖了这些工具,他就是不听。”姚永华的老伴丁阿姨在一旁笑说,“现在他说要把这些捐了,家里也有人反对,但是我相信老头是真心喜欢这些东西,希望他们能传承下去。这是咱们那个年代人的记忆,以后的娃娃们可能都没见过这些了。把它们交给博物馆收藏保管,他觉得有意义。”

收到姚永华大爷捐赠的36件(套)木工用具,德清县博物馆馆长陶渊旻向他颁发了捐赠证书。姚大爷的举动,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与传承,更是在博物馆留下了他的岁月记忆,那一代手工匠人的岁月记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