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南宋鬼才姜夔:一生为江湖谒客,未当官却在22岁就写成传世名词

2020-06-05

姜夔是宋朝的鬼才,他在艺术领域像是个全能家,诗词歌赋,散文书法样样精通。姜夔从小就熟读了杜牧写扬州的诗歌,对于繁华扬州向往非常。

在姜夔22岁的时候,他来到了扬州。他站在扬州城外远眺,却只看到遍野的芥草和麦子。“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这是他当时的记录。

这是一座战后的荒城,根本就没有杜牧描写的唐朝时期的盛况。看到此情此景,姜夔内心的悲凉之意不禁涌上心头,写下了《扬州慢》这首词。《扬州慢》成为了姜夔的代表作,让今人为之啧啧称赞。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就像是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发出的感慨,谁知道这阙词的作者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呢?这是南宋的哀歌,也是姜夔一生的写照。

姜夔一生作诗作词数百篇,有八十多首词、一百八十多首诗流传下来。我们现在闻姜夔的名声,并不是因为他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一番丰功伟绩,也并不是他做过什么大官,姜夔身上没有传奇的故事,甚至你连他的故居都没办法找到。

童年时期的姜夔跟着父亲离开家乡,当时父亲在汉阳做官,在姜夔十四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了,他就住在已经嫁人的姐姐家里。

成年之后的他四处漫游,到吴越一带谋生。姜夔的《扬州慢》中之所以会出现凄怆的咏叹,是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巨大反差给了他心灵莫大的冲击。我们可以在一座城市的兴衰背后看到时代的更迭。

也有人说姜夔不是一个爱国之人,当时南宋国土日渐被侵,姜夔竟然有“闲情雅致”在写这样清冷的诗句,这无法救国救民。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爱国的表现形式从来不只有一种,爱国可以和辛弃疾一样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上阵杀敌,角声满天秋色里,也可以像陆游一样,写下激烈诗篇,如姜夔一般叙说城市的衰落,文明的被践踏。

说到辛弃疾,辛弃疾和姜夔其实是互相欣赏的知己。虽说姜夔的诗篇和辛弃疾的风格迥然不同,但是辛弃疾丝毫没有站在姜夔的对立面,反而两人的私交甚好。

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地位被抬得很高,这就导致不少文化人挤破脑袋要入功名场。但科举考试作为人才选拔的制度,应试者自然有上榜的,也有名落孙山的。这些没有中科举的人表现才华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为达官贵人创作诗词,他们被称为江湖谒客。姜夔就是其中一位。

姜夔科举未中,却凭借着才华得到了诗人萧德藻的赏识。萧德藻还把侄女嫁给了萧德藻。在这一时期,姜夔结识了杨万里,进而又认识了范成大,他的社交圈子很快扩大,开始跻身南宋的文坛。这时候文坛上的老前辈们年龄可都比姜夔大上二三十岁。

姜夔的人生并没有太大的成就,他67岁去世的时候,大儿子只有十多岁。他的人生是草草度过的,但他却获得了名流和文人的肯定和赏识。姜夔作为一位江湖谒客出世有分寸、活得有尊严。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创,欢迎关注,带您纵横古今,纵览世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