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不只官渡、赤壁、夷陵,这三场战役,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

2020-06-07

三国"三大战役"相信很多三国历史爱好者并不陌生,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次战役。三国"三大战役"其实并不是规模最大的,但是意义都比较重要。

"官渡之战"极大挫败了袁绍南下的攻势,保证了曹操的生存空间;"赤壁之战"挫败曹操南下,给刘备发展的机会,将荆州这块衢地一分为三;"夷陵之战"保证了荆州的归属,相对固化了三个政权的版图。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

"潼关之战":"赤壁之战"后为曹操打开西北方的局面

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始进行战略防御。

曹仁、徐晃、乐进、满宠包括李通等人层层布置在南郡一带,是拖慢孙刘联军取得南郡的进程,而曹操本人则来到扬州稳定局势、扫平陈兰、梅成等倾向孙权的山贼势力,也是为在淮南地区与孙权进行长期对抗做准备。可以说这个时候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进攻性是稍微停滞了。

东南方并不顺利,曹操将目光投到西北方。当时关中地区名义上来说是属于曹操控制范围内的,曹操打仗的时候出人出力,像马腾这样的老牌军阀直接是进入汉朝当官享福,也相当于人质。不过曹操对关中地区的控制又是很薄弱的,大大小小的军阀盘踞于此,拥有自己的力量,这本身就是失控的表现。

于是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曹操假装进攻汉中张鲁取径关中,逼反了关中以及陇右大大小小的军阀。以韩遂、马超两个较为强大的军阀加上八个势力稍微小的一些的军阀组成关西联军,合兵十万占据潼关封锁关中。曹操率领夏侯渊、曹仁、徐晃、朱灵、贾诩、娄圭等人平叛。"潼关之战"爆发,也叫"渭南之战"。

"潼关之战"的过程小编就不说了,确实非常精彩,可能要超过"赤壁之战"或者"夷陵之战",双方的规模和伤亡也都比较惨烈,曹操作为获胜方,仍然是"死者万计"。这场战役的意义在于:曹操终于控制了关中地区,打通对陇右或者汉中的通道,在西北方面大有作为。后来夏侯渊"虎步关右"以及曹操与张鲁的战争,都是基于"潼关之战"的基础上。

"汉中之战":奠定蜀汉的生存空间

就在"潼关之战"的同时,刘备集团也有一个巨大的动作,就是入川着手消灭刘璋扩大地盘,花了三年才彻底搞定,拿下了成都平原。然而作为一个偏向于益州(后面已经完全是益州了)的政权,只有成都平原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守江必守淮",成都也需要一个缓冲的余地,汉中平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

汉中一方面屏障成都,作为益州政权的盾牌,另一方面与陇右、关中地区相邻,也是一个集结军队、准备物资进行北伐的前沿基地。我们看刘备集团后面的蜀汉政权,汉中始终是面对北方的门户,而且在前期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进攻职能,哪怕是后期进攻职能被削弱,但也依然存在。可见汉中平原的重要性。

刘备发动的"汉中之战",是一个过程比较漫长、规模比较庞大、意义也非常重要的战争。从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汉中之战"就已经开始打响,一直持续到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双方进行了非常多的局部战役和尝试性的攻防。

参与"汉中之战"的人物有刘备、马超、张飞、赵云、黄忠、法正、黄权、张翼、吴兰、雷同、刘封、陈式、高详;曹操、夏侯渊、张郃、曹洪、曹休、曹真、徐晃、郭淮、杨修等人,可以说是超级豪华全明星阵容。双方都在"汉中之战"下了血本,蜀部从事杨洪甚至提出"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观点。

"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告终,刘备顺带夺取汉中以东房陵、西城、上庸三郡,算是"汉中之战"的余波。此后汉中一直作为蜀汉的军事重镇,曹魏对蜀汉的战争也是以汉中为目标,包括"魏灭蜀之战",钟会的主力部队还是进入汉中,后来与姜维在剑阁对峙。至于邓艾偷渡江油关的成功,具有非常大的意外性。

"襄樊之战":改变了当时整个天下的格局

其实小编一直认为如果非要评选出三国"三大战役"的话,"襄樊之战"应该是榜上有名的,至少比"夷陵之战"更加重要。"襄樊之战"牵扯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军阀,可以说是改变了整个天下的格局,与之相比较的话,"夷陵之战"作为东吴一方的防守战的胜利,确实要逊色于"襄樊之战"。

"汉中之战"后不久,关羽进行北伐,围攻襄阳和樊城。拿到襄阳是《隆中对》实现的一个基本条件。关羽消灭赶来增援樊城的于禁以及麾下七军,极大动摇了曹操集团的士气,获得"威震华夏"的评价。关羽以一己之力压制曹仁、斩杀庞德、俘获于禁,迫使徐晃、张辽支援,曹操商议迁都,确实是有牌面得很。

结果在这个时候江东集团突然发难,吕蒙等人攻克公安、江陵,迫使关羽撤军;陆逊封锁峡口;蒋钦、潘璋、朱然封锁汉水以及荆州到"东三郡"的道路,最后导致荆州易手,关羽战死。整体来说"襄樊之战"中的阵容也十分豪华,但小编认为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对三方关系的影响。

"襄樊之战"后孙权和刘备两个盟友的关系彻底破裂,转为敌人;为了避免西、北两线作战,孙权与曹丕结盟,或者说直接向曹魏臣服;刘备也将目标从曹魏转向东吴,甚至有过向曹丕示好的举动。经过这一战之后,三方的关系全部乱套,包括"夷陵之战"和曹丕三路伐吴,都是受到"襄樊之战"很大的影响。

而且在"襄樊之战"中,一小半荆州包括战略价值极高的南郡都落到了孙权的手中,《隆中对》的计划彻底破产,诸葛亮北伐时不得不将目标放在陇右徐徐图之,南郡也成为曹魏与东吴长期胶着的战场之一。所以小编认为"襄樊之战"的规模和影响力都强于"夷陵之战",足以进入东汉末年时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参考文献:《三国志》、《中国历史地图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