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曹清萍:中师生,改革开放基础教育的奠基者—《中师生》写作概述

2020-06-09

原题:中师生,改革开放基础教育的奠基者——长篇小说《中师生》概述

作者:曹 清 萍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曾就读于川南泸州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从教23年来,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我们这群改革开放初中师生在学习、教育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放弃与坚守,痛苦与幸福,沮丧与憧憬,希望与失落。当我在键盘上抒写他们的故事时,字里行间浸润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自己也时常情不自已,泪水盈满眼眶。

知青,中师生,他们成了共 和国历史上的一段风景,为共 和国的发展献出了苦涩的青春和热血。知青的生活和奋斗历程,有很多作家已经作了详尽和深刻的描述,如《年轮》《蹉跎岁月》《血色浪漫》等。中师生的生活和奋斗历程,鲜有作品,长篇小说《中师生》便在这种状况下酝运而生,算是为改革开放的基础教育作出无限贡献的中师生的一种慰藉。

《中师生》是一部着力描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师生不懈奋斗、成长的长篇小说,丰富和还原了共 和国改革开放来乡村教师的成长史和创业史,真实而深切地反映了乡村教师在改革开放来社会变迁中的历史境遇和人生情怀。小说的主人公冷修竹、梅晓风、刘大燕、李琼、苏岩,她们跨进师范校园,与林天扬、张雪峰、黄远航一起,在校园里演绎了一段上世纪九十年代探寻生命成长、磨练教师基本技能的苦涩的青春圆舞曲。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或坚守教师岗位,或转行,或经商,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泪水演绎了一段人生的奋斗历程。

中师生大多是来自乡村的农家子弟,境遇卑微,有着自卑与胆怯,同时又具有自信和向往。在城乡结合部的中师校园勤奋学习,珍视友谊,寻觅爱情。那些令人欢欣的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那些善意的捉弄和猜疑,那些温暖的交谈和漫步,那些懵懵懂懂发生在月光下的初恋,还有那些难忘的伤害以至悲痛的死亡……铭刻着中师生坎坷、丰满的青春履痕,是他们成长的代价,也是他们成熟的财富。坎坷的校园经历历练了他们立志成才的职业信念,丰满的求知实践提升了他们献身乡村基础教育的责任,正如主人公冷修竹所说“不磨掉几层皮就不能成为一位优秀教师”。

但中师生毕竟是时代的产物,必将伴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书中那代中师生踏进现实之际,正是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之时。所以《中师生》讲述了他们悲欢与共的个人创业史和随物赋形的人生蜕变史,形象地展现了他们各自错综复杂的生活经验,诸如爱情婚姻、工作事业、职位升迁、经济变化、社会交往……凡此种种,无不悲欢共俱,携带着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丰富性。他们从同一个地方出发,但最终选择了各不相同的职业,也达到了不同的社会高度。初入社会的锋芒毕露与磨合后的光滑圆润,坚守与妥协之间的欢笑与痛苦,坚贞不渝到朝秦暮楚,考验的到底是情感还是利益,各种矛盾和纠结、幸运与不幸,在那代中师生中演绎得淋漓尽致。总之,人生的诸多身不由己,命运的各种阴差阳错,生命的种种未知和期许,交错着一些不期而至的感动与欣喜,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存在的可能性,构成了那个时代最真实也最繁复的现实人生。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历史的必然性和个体的合理性,不能以道德尺度去做无妄的评判。而以冷修竹为代表的中师生,执著于最初的人生信念,坚守着教师的神圣使命,不论在乡村还是城市,他们一如既往、仍然兢兢业业地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为城乡基础教育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汗水,直到白了中年头。冷修竹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女教师,但她朴实敬业、忠诚淡定、永不放弃的高贵形象,毫无疑问就是我们记忆中那个美丽善良的乡村女教师。

《中师生》书写了一代中师人的群像。这些群像从个性表征和象征意义上说,都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历史性,比如中师生源的乡土性,社会身份的同构性等,因而书中的一代中师生其实也就是全体中师生的形象隐喻。随着中国社会和教育体制的转型,中师生在现实中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历史深处。或许很多年后,日常生活中早已不见“中师生”的身影。它只是一个被遗忘的词语,悄然无息地蹲缩在某部辞典的角落,无人问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师生》这部小说以亲历者和见证者的美学形态,生动而形象地呈现了那代中师人的历史记忆,使那些已被遗忘的激情岁月重现于人们眼前,演绎着虽然普通但却绚丽的昨日故事,从中也折射出共和国乡村教育在一个特殊而艰难时期的历史光影。

《中师生》也因此赋予了一种史传的意义。或许,这正是《中师生》给予中师生的最好诠释。

2016年1月12日

(《中师生》漂流阅读活动进行中,已经有8位曾经的中师生,对曹清萍老师的长篇小说《中师生》充满兴趣和期待,报名参加阅读漂流活动,我们预计一个月可以有两位朋友阅读此书,一年就能有20多位朋友得到分享。)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