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王献之学会王羲之的“源”,书法创新破体书、一笔书,源是什么?

Image 2020-06-11

北宋书法家黄伯思说过一句话,“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王羲之的这7个儿子和王献之同时向王羲之学的书法,但是学到的结果各不相同。

王凝之学会了王羲之的书法气韵,王操之学会了王羲之书法的结体,王徽之学会了王羲之书法的气势,王焕之学会了王羲之书法的体貌特征,只有王献之学会了王羲之的“源”。

王献之学会的这个“源”肯定很重要,王献之创新了破体书、一笔书,书法成就相比王羲之其他几个儿子书法成就最大。

这个“源”字王羲之在他的书法理论书中也经常出现,比如他在《笔势论十二章》中说,“或变体处多,罕臻其本;转笔处众,莫识其源”。

变体再多,转笔再多,也不能离其“本”,离其“源”。

书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出现了很多变体,也出现了无数的书法家,但书法的“源”从来没有变过。

元代书法家赵子昂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书法千古不易的是笔法,变的是结体。

王献之从王羲之学会的“源”是什么?

这个“源”就是赵子昂说的千古不易的笔法,王献之书法创新的破体书、一笔书,其实都是书法结体的变化。

在这插一个小故事。王献之觉着王羲之的书法过于保守,曾劝王羲之改体。结果肯定王羲之没这样做,不然今天我们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其实王羲之心里很明白,改体只是风格的变化,风格这东西也是一个人一个眼光,所以没去理会王献之的建议。

这事如同你发现自己父亲穿衣比较保守,你让他穿小青年的衣服,估计他也不会同意。

结束语:

王献之学会了王羲之的看家本领——笔法,再怎么变体,都是可行的。因为书法的本质,"源”没变。

现代人的书法创新为什么令人厌恶,就是因为他们丢掉了书法的根本——笔法,只知道在字形上找不同,结果是丑书连篇,令人耻笑了。

当然了书法结体也是有规则的,只不过这种规则是随着时代的审美在不断变化而已。

原创作者:墨虫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