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人交流是否用文言文?汉朝人说汉语吗,“雅言”是普通话吗?

Image 2020-06-11

现实生活中,能说会道的人特别多,有很多诞生于古代的俗语,也证实了这一点。“埋头苦干不如巧舌如簧”,能说会道的要比踏实肯干更受欢迎,虽然这种价值观有一点偏差,但是却道出了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增广贤文》中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时候,一句充满善意和鼓励的话语,就算处于冬季也会让人特别温暖;而而出口伤人或不合时宜的话,就像一把利剑一样刺伤脆弱的心灵,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会让人不寒而栗。

笔者认为,这些关于语言的艺术,其实都在向人们展示一件事情,那就是可以用来与人交流的语言,既可以让人感受到如沐春风,也能给人一种严冬酷寒的感觉。

事实上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便于交流就已经发明了语言,随着时代变迁语言也正在发生变化。

大家在看一些历史典籍或文献时,都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那就是这些书籍中的语言,全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这就会让很多人产生一个疑问,难道古代人平时说话也之乎者也吗?他们平时交流的时候也说文言文吗?

虽然没有人听过古代人讲话,也不知道他们讲话时的语音和语调。但在一些现代人拍摄的古装剧中,台词都是大家可以听懂的普通话。所以要想了解古人说话时,到底是类似于现代的方言、普通话,还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就要多阅览一些古代典籍。

实际上,距离现在社会最近的清朝人,他们在说话或演讲的时候,与现代人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一点进行推测,可以得知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他们在讲话的时候,也不可能说文言文。而且文言文只是一种文体,并不是适合日常沟通或交流。

汉朝人日常交流中说汉语,语音语调类似“普通话”

凡是对古代社会有一点了解的人,相信就一定会知道在古代历史中,汉朝曾是一个创造了汉族、汉语、汉字的朝代。

虽然汉语的形成,与汉朝有非常大的关系,但事实上早在4000多年以前,其实汉语就在不断形成并完善。

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生活在4000多年前的古人,其实就已经开始讲汉语。只不过可能当时的汉语词汇量较少,而且有很多词汇与现代社会大相径庭。

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人其实也说汉语,而且在汉朝时期汉语被正式确立。

可以负责任的说,从汉语开始萌芽,一直到现代社会大家公认的普通话,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果再深入的讲解一下,可以得知今人所说的汉语,其实与古人所讲的汉语基本雷同。但大家也应该清楚,历朝历代的古人,所说的汉语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如果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可以认为古代人日常交流,并不说文言文。或者更直白的说,他们也说汉语,虽然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日常交流中也说“普通话”。文言文只是古代文人创作文章的一种问题,类似于现代的说明文、记叙文等。

一、汉朝汉语属于上古汉语

1.上古汉语时期,人们不说文言文

汉朝时期出现的汉语,已经基本趋同于现代人每天都要说的“普通话”。只不过按照语言学家的说法,汉朝语言属于上古汉语。

而这种听起来玄之又玄的语系,或者说上古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从语言学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这种汉语其实是商朝至晋朝时期,人们日常交流中使用的“汉语”,可以称得上是现存汉语的祖先。

笔者认为,如果从汉朝汉语属于上古汉语的史实来看,汉语至少存在了4000多年。作为一种历经岁月沧桑考验,以及不同时代改良创新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或语系,汉语的出现为华夏民族发展,其实都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2.汉朝人日常交流语言

实际上语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实也经历了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甚至早在商周时期的文人都认为,汉语的语音、语调不会发生变化。而且与之相匹配的“字”,也不会出现任何较大的变动。事实上除了少数古代语言学者外,根本没有人知道语言的语音,会随着时间推移、朝代更迭而变化。

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诗经》中的汉语读法。后世文人在研读《诗经》时,一旦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韵,就会根据当时的语言习惯,将其临时改念,这种做法被人们称为“叶音”,这两个字的读音与“谐音”相同。

其实如果大家能够认真回忆一下,就能够知道文言文中有很多通假字。而这种所谓的通假字的读法或含义,其实与“叶音”的做法如出一辙,这其实就是古代汉语发生变化的突出表现。

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汉朝时期的汉语或人们交流的语言,其实与现代汉语也都有极大的差别。

3.现代影视剧中的汉朝语言

十五年前,有一部描写汉朝风云的电视剧,曾一度创下过无人可敌的收视热潮,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就是《汉武大帝》。人们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同时,除了对剧中精彩的剧情记忆犹新之外,很多人都发现剧中人物的台词,居然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普通话。

难道汉朝时期的各色人等,他们在相互交流时与现代人,所说的语言与现代人一模一样?事实上如果按照汉朝人说上古汉语来看,剧中人物所说的语言,一定要在确保观众能看懂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汉朝人的语言特点。

自汉朝以后,根本就没有人亲耳听到过汉朝人讲话。但在《汉武大帝》电视剧中,却可以听到剧中人物偶尔说几句“汉语”。

比如“诺”、“寡人”、“臣”等,都是汉朝宫廷中经常听到的词汇,“诺”是一种应承的语言,大意为好的、是、可以。

而“寡人”则是汉代皇帝的自称,也就是说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谁也不能如此自称,否则就是僭越了相关礼制,严重的甚至会受到严重责罚。

而“臣”则是臣子的自称,表示忠于汉朝乃至皇帝。当然,在一些史籍中则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汉朝人的语言。

只不过这些语言都是用文言文记述,所以要想真正知道汉朝人怎么说话,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笔者认为虽然大家不知道,汉朝人在平时沟通时的语言种类。但却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绝对不说文言文,而且所说的语言也与现代汉语差不多。

二、汉朝雅言近似普通话

1.“雅言”释义

“雅言”顾名思义是一种文雅的语言,作为我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其音系为“上古音系”。汉朝人所说的语言属于上古汉语,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汉朝语系其实与“雅言”关系甚大,而“雅言”又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通过这个推理可以得知,汉朝人其实平时交流时也说普通话。

如果从各地方言的统一角度来看,无论是现代人所说的普通话,还是古代人尤其是汉朝人说的雅言,其实都在致力于语言统一。

按照古代史料中的记载,可以发现“雅”与“夏”为“叶音”。《左传》中的“公子雅”,在《韩非子》中作“公子夏”。

笔者认为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汉朝雅言,其实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普通话。

只不过因其沿袭了上古汉语,或者说上古时期的语系,所以在语音、语调方面一定会存在很大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绝对不说文言文,甚至可以言说他们每天都说普通话。

所以大家印象中古代人都说文言文,这种想法不仅不正确而且还很荒谬。现代人讲究日常用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在古代社会文言文就是书面语,而雅言则是一种通用语言。相信平时说话总是咬文嚼字或之乎者也,不仅会让人们笑掉大牙,同时也会有卖弄学问的嫌疑。

2.定都西北,语言类似西北方言

如果想要证明汉朝人说普通话,其实可以从汉朝都城位置入手。汉代都城长安、洛阳、许昌等地,都位于现在大家熟知的西北地区。虽然现在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但是生活在西北地区的西北人,在日常交流中依然说着西北方言。

笔者认为,如果按照这种思路推理,可以得知,当时汉朝人应该也说西北方言。虽然在语音、语调上与普通话相距甚远,但却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说文言文。

如果从广泛意义上来讲,虽然西北话并不属于普通话,但却属于普通话的语系分支。

从这个角度不断推理下去,完全可以得知汉朝人应该说普通话。虽然类似于“喏”等口头语,更像是古代典籍中的文言文或书面用语。但即使是现代人也依然看得懂,“喏”字与普通话中的“嗯、好、行”,或“可以”等肯定语气如出一辙。

3.汉朝国语为“洛语”

每一个朝代其实都有固定语言和文字,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和思想之后,其实随之而来的汉朝也如法炮制。

汉朝时期国语为“洛语”,又可以称为“正音”、“雅言”、“通语”,这种语言承袭了夏、商、周三朝的“雅言”。

所以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汉朝人平时说的就是“雅言”,而这种语言其实就是当时的普通话。由于语言和文化都具有强烈的传承性,所以汉朝时期出现的汉语,虽然在诸多方面与现代普通话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对称得上是现代汉语的契机。

结 语

语言、文字是区别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在悠悠五千年的华夏发展历史中,人们为了便于交流或记载相关历史,于是就发明了有特色的语言和文字。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大家所熟知的汉语其实就已经出现,只不过按照现代语言学家的说法,将它称作上古汉语或上古语系。

笔者认为在汉朝时期定型的汉语,其实就是当时人们沟通的重要一样。虽然当时汉朝人所说的汉语并不是文言文,但这与现代汉语的存在诸多差异。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汉朝人不说文言文,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说的不是普通话。

【参考文献】

《汉代人如何说汉话》

《汉人所谓古文研究》

《关于讲话稿汉朝翻译的几点浅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