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开山鼻祖苏舜钦,因卖废纸请客被罢官,一首小诗道尽夏日之美
70集之长的历史剧《清平乐》,已在前段时间拉下帷幕,通过这部剧集,我们也认识了仁宗一朝许多的名臣和名士。比较熟悉的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不熟悉的有“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的韩琦,还有集才华颜值于一身的苏舜钦。
苏舜钦,字子美。他的宦途生涯十分坎坷,因为他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被守旧党弹劾他用卖废纸的钱请客而罢官,这个废纸,是朝廷的过期档案。虽然后来重新被起用,但没过多久便病故了。
或许是因为没有成为“默写背诵天团”,也不曾未及人臣作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变法和牺牲,苏舜钦在大众的心中,印象并不深刻,然而他对于宋代文学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在年轻的时候,他便提倡古文革新,比欧阳修等人提倡的古文运动还要早。
对于宋诗的发展,苏舜钦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与梅尧臣并称“苏梅”。一起被叶燮称为“开宋诗之一代面目”,也就是宋诗的开山祖师之意。或许因为苏舜钦的才华如此出众,许多人以为他和苏轼有什么血缘亲戚关系。在此说明,二人并无关系,苏舜钦祖籍四川,苏轼虽然也是四川人,但祖籍却是河北栾城。
苏舜钦的诗文虽多,可能我们熟知的很少,不过他有一首《夏意》,广为流传,这是一首七绝小诗,但却把炎炎夏日写得清凉静谧。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对于宋诗两位开山祖师,梅尧臣的风格定位是“平淡瘦劲”,苏舜钦则是激昂畅达,不过却往往不够含蓄隽永,失于粗糙,然而这首诗写景却非常细腻有韵致。按理来说,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给我们的印象是烈日当空、挥汗如雨,是一个不被喜欢的季节。
但苏舜钦这首诗虽取名《夏意》,读完之后,却如同拂过一阵清风细雨,沁人心脾。首句点出地点,是正院旁边的小院,小院幽深寂静,竹席清凉宜人,苏舜钦便躺在院中的竹席之上,一个“清”字,体现了一种物我相通之感。“夏席”也有版本作“夏簟”,但二者意义平仄均一致,不影响诗意与诗律。
第二句则将镜头转到院中的景象,此时石榴花已经盛开,透过了淡雅的竹帘,色彩是那般明亮。这一句妙处在于一个“明”字,体现出了榴花映照的艳丽,以及大自然蓬勃的生机。第三句则是综合上两句,将那种清凉和茂盛的植物联系在一起。
正是因为草木茂盛、枝叶繁荣,所以别院隔绝了烈日,播撒了一片阴凉,如同一个与世隔绝的桃源。并且此句还加以说明了时间,正当中午,夏日困乏,既然躺在这么清凉的竹席上,又有树荫蔽日,枝叶迎风,自当是午睡一番。
所以第四句便着笔午睡。但诗人没有正面写午睡,或是感叹这般风景适合午睡,而是以一只黄莺的啼叫来从侧面写午睡。“梦觉”也就是午睡醒来后,耳边时不时传来一声莺啼叫。鸟啼本来动景、是闹景,然而从梦觉可知,诗人是自然而醒,而非被吵醒,由此可见院中清凉宜人舒适,又能想象那种静谧:睡时感觉不到,醒来才偶然听到。
这种轻巧空灵的笔法,将夏日之美表现到了极致,也因为如此,在历来写夏日的诗词中,苏舜钦这首《夏意》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当然,也并不能因为此诗清新自然,便以此界定苏舜钦的诗风,每位诗人的作品,都是不断成长,并在成长中变化的,风格也是多样的,定“豪迈”、“超脱”、“沉郁”等标签,不过是便于学生考试时鉴赏得分。
我们在品鉴前人诗词之时,应当跳出对诗人作品风格的固有认知,只有从具体的作品入手,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诗人在诗中蕴藏的真实情感,才不会辜负诗词所承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