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地摊,自古人间烟火气

2020-06-13

“看那集上,人烟稠密,店面虽不多,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不一而足。”这是清代人刘鄂在《老残游记》第十二回中对地摊的描绘。

所谓地摊,就是在地上陈列货物出卖货品的摊子。它是一种古老的商品交易方式,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繁荣和许多地方文明城市的创建,对地摊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最近,地摊如同一个新生的名词,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充盈了网络空间,“摆摊技巧”相关内容登上了百度搜索榜。许多城市放宽了对地摊的管制,甚至网传南方某市城市管理人员给小商贩打电话,邀请他们在指定的地点摆摊经营。而在前两年,这一定是天方夜谭。

其实地摊经济的出现是人类商品交换需求的产物,自古有之。它方便了老百姓生活,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说到底,它是一种利民经济。那今天我们就将视线拉回到从前,看一下古人的地摊经济,感受下人间真正的烟火气息。

人气小酒馆,深得旅者心

唐天宝八载,满怀报国之志的岑参西辞长安到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中任书记,欲在戎马生涯中寻求发展的机会,但久未有建树,因此心情低落。

天宝十载,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岑参一干人随行。三月到达凉州城时,春光正现。诗人在经历了旅途的劳苦之后,领略了城边榆钱初绽的春色,心情向好。

他们安顿于花门楼客栈后,发现了客栈旁的小酒馆,店家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他把酒壶酒瓮都摆在花门楼口招揽顾客。岑参等人走向前去,“店家,可沽酒?”“沽!”“那……您看,那边的榆钱绽放的正好,多像铜钱呀,我们用它沽酒吧?”“哈哈……”这一过程,后来被岑参记录了下来。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戏问花门酒家翁》

漫漫旅途中,舟车劳顿时,一家小店、一杯清酒,就足以缓解旅行的疲惫,洗去旅人心底的尘埃。

街头青菜摊,方便你我他

北宋熙宁十年,苏轼来到徐州任知州。第二年春天,当地久旱无雨,作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官,他亲自带领百姓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雨降后,又亲自去谢雨。

二十里的路程,现在来看不算远,而以当时出门靠走的时代,却也是远途之行。行至近午,仍在半途,日高人渴,苏大人敲开一户农家的门,讨要了杯水喝。

短暂的休息恢复了精神后,继续赶路。一路上凋零的枣花落在衣巾上,村庄里传出缫丝的声音,这位大宋的官员陶醉在乡间的气息中。“卖黄瓜来,新鲜的黄瓜!”突然的叫卖声打乱了苏轼的思绪,循声看时,村头大柳树下,一位农人正在摆摊卖黄瓜。于是,这位农人的叫卖被苏轼写入到词中。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簌簌衣巾枣花》

自古以来,农人把自家种植多余的蔬菜摆到街头路边,既满足了他人的需求,方便了大家,还赚取了些许的收入,补贴家用,实为一举两得之事。直到现在,有集市的地方,人们还是愿意选取购买农人自种自销的蔬菜。

水边鱼虾摊,新捕最为鲜

现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观念由吃饱好到转变为吃出健康,人们更愿意购买新鲜和放心的食材。所以在河边、湖边、海边,都有卖河(海)鲜的摊位,专门为远道而来的人们提供刚捕捞上岸的鱼虾河(海)鲜。

而这种售卖方式,在古代早已有之。

元代大德年间,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经历了半世的蹉跎,看透了官场的昏暗,明白了“西村最好幽栖”,开始了隐居生活。他衔杯击缶,读书度曲,悠然自得。

宋代人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隐居的马致远便依山水画潇湘八景,创作了《寿阳曲》八首。我们来看一下第二首《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作者用短短的二十七个字,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让人们仿佛看见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

渔人上岸后,就在桥头摆摊把新捕捞的鱼卖出去,随着夕阳西下,他们怀揣着一天的收入和对未来的希望,赶往家中,而家人也许早就点好了油灯、准备好了饭菜在等着他们,一家人又可以度过温馨的一夜。

正月元宵摊,成就甜蜜的团圆

元宵是一种节日食品,象征着生活的甜蜜和家庭的团圆,是国人元宵佳节的必备。因此它是一种时令性很强的食品,平时难得一见,但春节后的正月十五,人们却大量需求。由此,元宵节前的元宵摊,自然顺理成章地摆到街边,供人们选购。

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城内有位马姓点心师傅擅长做元宵。他选用上好的食材做成桂花馅,然后用井水仔细淘洗饱满如珠的糯米,磨成粉后加工成滴粉元宵。因为用心,所以获得了好口碑,每到元宵节,马家的元宵摊位前,总是挤爆了人。

在京为官的诗人符曾,正月十五的傍晚,也赶来买马记元宵,他把所见所闻写到了诗中。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上元竹枝词》

看到此处,很多人会想起小时候守在元宵摊前看加工元宵的情景:一个个糖芯在一次次的过水、粘粉的过程中,在笸箩里渐渐变成滚圆白嫩的元宵,煞是喜人。

元宵承载了孩童时的记忆,更承载了国人对幸福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而元宵摊,也成就了许多人的童年梦想。

夏天来了,又到了地摊经济的旺季。正如总理所说“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有需要就会有存在。愿在市场规范的引导下,地摊经济更火爆,经济更发达,人民更方便!

作者:杜朝辉,山东潍坊人,中学思政课教师,古诗词爱好者。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