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祝寿的最高境界 用来给长辈祝寿最合适不过

Image 2020-06-14

寿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历来有“五福寿为先”之说。在中国传统的“五福”中,寿是排在第一位的。人的幸福是以健康长寿为前提的,有寿即有福,否则一切皆空。

古人在庆祝寿诞的历史过程中,常借用寿星、王母、麻姑、八仙、东方朔等仙境长寿吉祥人物、长寿吉祥动物、植物、山水、器物等,或巧妙地运用谐音、同音双关,从而形成一幅幅约定俗成的祝寿图画,如松鹤组图。松为长青之树,鹤寿千年,故此称“松鹤延年”。在海浪波纹中有岩石,天空有蝙蝠的画稿中,岩石长寿、海阔无边,蝙蝠谐音福,称为“寿山福海”。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人们以“福禄寿喜财”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寿为限,总体上反映了古代文化中人们珍爱生活、渴望长寿的理想追求。其反映到瓷器中,就是寿文化题材装饰中大量出现在瓷器中并在纹饰图案中蕴含着独特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

寿作为纹饰最直接的运用,便是以象形文字出现在各种古陶器中,从相关考古资料看,在出土的陶器中便 发现了“寿”字,这些寿字即是经典的古陶文。古人对寿字的运用具有浪漫的想象力,其中作为纹饰既有对变形变体的创造,也有对寿字的巧妙组合。由于寿字在传 统文化中代表着简单又直接的寓意,因此寿字作为纹饰出现在各种艺术品与生活实物中。瓦当中“寿”字纹便是最常见的一种,从汉代瓦当延宕至今,仍不由分说地 展现在人们面前。

到了明清瓷器,装饰手法日渐多样化,简单的以“寿”字纹饰出现的装饰已不 多见,即便有,也只出现在民窑民器中,官窑中寿文化题材的瓷器装饰风格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是以双色钩添为主,这个时期,大量神话传说中有关福寿的题材 出现在瓷器装饰中,其中多为八仙、麻姑、寿星为主。

清代光绪粉彩麻姑献寿图诗文耳花耳瓶中便是经典的麻姑献寿纹饰。瓶上口沿施酱釉,颈部两侧置花耳 各一、并描金,局部脱金。腹部一侧绘麻姑、其面容娇美,神态娴静,右手持灵芝,神情专注;头挽大髻簪金钗鲜花,肩着披巾,对襟大袖衫,下裳长裙正中系垂 带,腰系双玉环佩。衣纹线条刻画传神,旁有仙鹿,仙鹿背上有一神童持花瓶、瓶内有一束盛开的灵芝瑞草,颈部再绘仙鹤、一仙童跪骑在仙鹤上手捧九千年才成熟 的寿桃。腾云驾雾,一同陪伴麻姑在三月初三这天,为瑶池的王母去祝寿。整个画面在山石、树木、花鸟的衬托下,显现了仙人仙境般的景致。另一侧题诗文,字里 行间均围绕着麻姑献寿内容的记载。此瓶图文并茂,名家所绘。汪照藜是清末民国著名画瓷名人,清晰、简洁、潇洒、细腻地表现出神仙的超凡风度和人物的内心世 界,意境幽远,器型流畅饱满,造型古朴,瓷质坚硬。

在有关寿纹饰的装饰中,常常与神话人物、象形文字组合使用凸显寿庆文化主体的是桃子。《神异经》载“东方有树高五十丈,各曰桃,其子经三尺二 寸,和羹食之令人益寿”。釉色素净淡雅,寓有“福寿双全”之意。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诗经》中有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树在 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较早且充满神奇、浪漫的色彩,于是桃也衍生出一些神奇的意义。比如传说中避邪功能的桃木剑、“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用于避邪的桃符等意 象。

整体而言,明清瓷器上的寿文化题材与构图汪洋恣 肆、富丽堂皇,或小家碧玉,或大家闺秀,或舒朗俊奇,或浓墨重彩,共同构筑了我国传统寿文化的审美艺术与精神内涵。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图文结合;从在器 物上书写寿字,到部分笔画用寿星、仙鹤或鹿等长寿之物替代,生动形象,福庆喜人。

于民间道教及神话故事的盛行和流传,东方朔偷桃、麻姑献寿、南极老寿 星、八仙庆寿等庆寿图案更多地出现在瓷器装饰中。尤其是用树枝巧妙的表现寿字,结合于松、竹、梅三友图上,既雅致又寓意明确。在同一器物上大量书写寿字, 并以缠枝莲等构图方式自然的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方式。在官窑器上,用龙、仙鹤、缠枝莲托寿字的形象时常出现。团寿、篆寿字体在瓷器上大量出现,与寿桃、蝙 蝠、龙凤纹、八宝纹、缠枝莲、花卉纹结合,呈现出盛世太平、福寿人间的景象。

阅读是一种智慧,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