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广西出土先秦时期青铜器,每个区域质量不同,专家:事件更神秘了

Image 2020-06-15

建国以来,广西陆续出土大量先秦时期的墓葬,墓中出土大量青铜器;从桂东北到桂西南,按区域划分,出土器物质量不等,风格上具有相似之处,又有各地的特点;经过对墓葬中出土器物的整理,专家发现一个事实,与史料记载相符;但是它的发现却让专家更加困惑,一个事件显得更加神秘莫测;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1965年,广西考古研究团队开始对境内先秦时期的墓葬开始发掘工作;多年来,专家发现出土先秦的墓葬形制主要为两种,一种是土坑墓,另一种为当地特色的岩洞葬;因为广西多山,人们更多的是选择将遗体放置在悬崖峭壁上岩洞中,这些岩洞有人工开凿的、也有自然形成的;用得起人工开凿岩洞的,一定是身份不一般的贵族;因人工开凿岩洞耗资巨大,且需动用大量的人力,非一般老百姓能够承担。

先秦时期的墓葬中,随葬品主要是青铜器,所以先秦墓葬又称作"青铜墓";广西青铜墓出土的这批青铜器,按使用性质分为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杂器五大类;专家通过对其仔细分析发现,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广西三大区域。

首先是桂西南地区,该地区出土的先秦青铜器主要集中在左江、右江流域;具体位置是武鸣勉岭、武鸣元龙坡、武鸣安等秧、武鸣敢猪岩、武鸣独山岩洞、田东锅盖岭等墓葬,尤以武鸣县出土数量最多,也最为集中;种类包括容器、乐器、兵器、工具和杂器等;器形相对原始,主要有鼎、卣、盘、鼓、钟、铃、剑、镞、矛、钺、斧、锛、凿等等;"卣"是古人盛酒用的器皿,起源于西周时期,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锛"指木工用的一种平木器、削平木料的平斧头;《康熙字典》有写,"逋昆切,音奔。平木器。"

青铜器出土的第二个重要区域是贺江流域、漓江流域为主的桂东北地区;这一带土先秦青铜器数量较多,相比而言,铸造较精美,且不乏珍品;出土地点有贺州马东村、恭城秧家、贺县 (今贺州市) 龙中、岑溪花果山、平乐银山岭、灵川水头村、灵川富足村等等;青铜器类包括容器、乐器、兵器、工具和杂器等, 主要器形也较桂西南地区多,除了西南地区同样出土的鼎、盆、钵、剑、镞、矛、钺、斧、锛、凿、之外,还有比较先进的罍、尊、盉、刮刀、削、柱形器、钩形器、环形器等;比如"罍",是古人盛酒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体型略小、显得素雅。

同时,专家还发现一个现象:桂东北一带随葬青铜器多以组合形式出现;如容器+乐器+兵器、容器+兵器+工具,或容器+乐器+兵器+工具+杂器等;然而这种现象在桂西南地区却没有出现过;这说明什么呢?从随葬青铜器物种类来看,先秦时期桂东北一带的先民有更加丰富的生活,加上出土器型更加先进,说明该区域的经济形态可能比桂西南更发达;这和历史记载相符,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广西东北一带的先民和中原地区的先民偶有交流;考古过程中发现的桂东北一带出土的青铜器具有中原地区的特点;而桂西南地区离中原较远,显得更加神秘;据《交州外域记》记载:"交趾……土地有雒田……民垦食其田,因名雒民;脚掌蹼,着兽皮。" 雒与骆通假;意思是说,骆越人的脚长着和鸭子一样的蹼,其实是说他们没有穿鞋;"着兽皮"说明没穿衣服;整个一原始人的形象,比同时期中原地区的人落后很多。

然而这让专家更加疑惑不解;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一张巨幅画面展示出一个世界奇迹——广西花山岩画;其规模之大、气势宏伟让全世界人们为之震惊;创造它们的正是先秦时期的骆越人;类似原始人的骆越先民,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奇迹的呢?这个问题至今为止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参考资料:《交州外域记》《广西考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