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爱北京的N个理由

Image 2020-06-17

新版“北京三部曲”即将上市,封面是我画的奥。

敬请期待,敬请购买:)

写“恨北京的N个理由”要比写“爱北京的N个理由”容易得多。太容易的事儿做起来没什么意思,人生过半,人生这一半,我一直喜欢迎难而上。

《北京三部曲》第一部《万物生长》初版于2001年,第二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初版于2003年,第三部《北京,北京》初版于2007年。这部半自传体三部曲描述了1985年到200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描述了一个男生从十五岁处男到三十岁而立的成长过程,一部长篇,五年时光,整个三部曲,十五年时光,从什么都不懂、到懵懂、再到似乎什么都懂。之前的汉语里,似乎没有这样写北京的长篇小说三部曲,也似乎没有这样写男生初长成的长篇小说三部曲,之后的汉语里,也难。

尽管《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描述的时间段在《万物生长》之前,但是《万物生长》是《北京三部曲》里最先写的。当时朴素的想法是:打蛇打七寸,写就写男生发育期最刻骨和最铭心。写完之后,内心肿胀消除,然后集中精力做国家栋梁和社会担当,和文学说再见,别的栋梁和担当如何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我就如何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但是,《万物生长》初版之后,发现内心肿胀硬硬地还在,所以不得不写了懵懂的前传《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和装懂的后传《北京,北京》。

从写《万物生长》到现在,二十年过去了,这个《北京三部曲》还一直在卖,《万物生长》改编成了大电影,2015年公映,《北京,北京》改编成为《春风十里不如你》,在优酷首播,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先网后台”超级剧集,《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改编成为《给我一个十八岁》,在优酷独播。如今,春风每年还是都十里,但是写书的人和书里的人都已经年近半百,男生着急的已经抱孙子了,女生着急的已经绝经了,更着急的男女已经去另外的世界了。

2019年12月9日晚上,我们过去十来个同事和Peter Walker在北京吃饭。Peter是世界级保险业专家,在麦肯锡全职工作了四十六年,时间之长,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Peter写了一本关于中美关系的书,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强调:2020年之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人类最重要的关系是中美关系;美国和中国是不同的,但是一样伟大(Powerful、Different、Equal);美国从欧洲体系中产生,看到欧洲体系的大问题,阶层完全固化、平权难于登天,再加上国家地大物博、周边没有任何巨大外患,所以统治制度的设计原则就是小政府、低效政府、个体自由高于一切;中国是百代皆行秦政治,个体微不足道,百来个家族管理一个庞大的疆域和人口,最底层可以通过造反实现利益洗牌和阶级重塑,不停轮回,没有涅槃。

我一边听,一边想:我有质量的人间生存也就是下一个半百,在地球上,我应该选择哪个城市多花时间?

想来想去,尽管北京有北京的诸多可恨之处,我还是想在北京多花时间。

我爱北京,因为有很多事情在北京当下发生。恩恩怨怨、吵吵闹闹、打打停停。这么大的政府,这么庞大的疆域和人口,这么复杂的人性,风雨一炉,满地江湖,停车坐爱,停杯坐忘,“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我爱北京,因为北京这块地方。北京有分明的四季。冬天冷得爽,空气是脆脆的、扎扎的,刚一出门,冷到头皮一紧、肛门一紧。春天闹得疯,忽然就花开满树、柳絮乱飞,躁得不行,热得不行,风的确很大,风衣也的确没用,从暖到能穿到热得不能穿,就是一周的时间。夏天漫长,但是夏夜很清凉,可以漫长地喝低度凉啤酒、看星星、看姑娘。秋天就美死了,天蓝得、高得比拉萨还蓝还高,树叶子红得比花还红,而且这一切超级短,短到如一本好小说的后半部、一瓶好酒的后半瓶、一把好乳的后半生。北京有丰富到诡异的地貌和历史。延庆和怀柔有塞北,颐和园西堤有江南,北大、清华有波士顿,后海有元代码头的尽头和烤肉,天坛有新石器时代,东单三条协和医院有孙中山的病历,东单公园有竹林七贤手拉手一起走,三里屯北街有上海,CBD有曼哈顿,南城有张作霖的火车站和偶尔的北朝鲜,紫禁城乾清宫里面有宇宙中心。

我爱北京,因为我最在乎的人几乎都在北京。我生在广渠门外垂杨柳,我姥姥死在广渠门外垂杨柳,我奶奶也死在广渠门外垂杨柳,我现在还住在广渠门外垂杨柳,我和我老妈非常可能也死在广渠门外垂杨柳。皇太极从广渠门打入北京城,清兴。八国联军从广渠门打入北京城,清亡。

我从广渠门往南、往西、往北、往东、再往南,蜿蜒旧时护城河和城墙遗址,跑个一圈,再折回龙潭湖公园里的袁崇焕庙拜一拜,大概一个全程马拉松。

长跑过程中,我想想自身和人类,有点想不通。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