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明清玉壶春瓶的艺术风格初探——清代玉壶春瓶的艺术特征

Image 2020-06-18

清代瓷器烧制业继宋代之后达到了又一个顶峰。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和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在经历了几代工匠制作完善后,这时期玉壶春瓶相比明代工艺显得更为成熟。

清代玉壶春瓶的造型工艺

清代玉壶春瓶在不同时期的造型上也有所差异,康熙、雍正年间的玉壶春瓶较为丰满,略微回缩,显得纤细挺拔,美感十足。随着时间推移,清晚期的玉壶春瓶瓶颈部越来越短,腹部显得越发的肥硕,比例严重失调。清乾隆以后玉壶春瓶逐渐减少,寥寥几个也多半是仿造前朝器物,但工艺技法方面远远不及前朝精美,整体显得越发的笨拙。到清末宣统时期,玉壶春瓶仍有官窑烧制,造型沿袭前朝,品种有限,数量不多,但瓷质优良,胎薄体轻,器形规整,绘工细腻,制作水平不亚于前朝,工艺技法亦有所提高。

▲ 清代玉壶春瓶

清代玉壶春瓶的装饰风格

在瓶身装饰的绘画风格上,不同时期变化较大。清代的玉壶春瓶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明代理性的装饰风格,饰装题材不仅涉及贵族士大夫阶层,也意识到世俗的生活美。装饰风格更是自由开放,以玉壶春瓶的瓶体代替了国画的宣纸进行创作,打破创作媒介的界限,部分精品玉壶春瓶装饰花纹甚至能与当时的国画相媲美。与明代玉壶春瓶装饰形成截然不同的装饰风格。清代早期,封建人文思想的加重,对艺术产生很大影响。这样的影响也波及到制瓷工艺。

此时很多艺术表现都与绘画相关,玉壶春瓶也不例外,除了一些传统题材之外,大部分都采用国画装饰形式,在玉壶春瓶上直接作画,尤其是在康熙、雍正时期,风格开放自然,多以书画直接进行装饰。

▲ 清代玉壶春瓶

自清乾隆之后,画面开始略显程式化,少了康熙雍正时期的开放探索精神,构图较明代愈发疏朗,层次感不强。宽松的构图配合其硕大的腹部,显得富态而平稳。反映出当时国富民强而较为安逸的心态。画面的处理以及构图较明永乐时期更为精细,画风严谨,虽以青花绘制的较为素雅,但却仍能彰显雍容富贵的大国风范,其器物多为后朝所效仿。

清代梅纹较明代更为娇艳,而少了一些明代的苍劲向上的气势。枝干较明代更加纤细,花头采用勾线填色的手法通过花头色彩的对比,勾线更为精细,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梅花的各个侧面及翻转的态势,正面可见花蕊。

从整体看,清代玉壶春瓶在造型上略显肥硕,加之其色彩明艳的装饰技法以及国画的装饰风格,给人一种富裕社会下享受盛世安逸的文人情怀。清代多以五彩等装饰技法作为玉壶春瓶梅纹的表现方式。它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使用了釉上蓝彩。从而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在玉壶春瓶装饰上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较明代玉壶春瓶色彩越发鲜艳明亮,在画风上也吸收了国画及文人画的风格更加成熟。

来源:根据杜凯志发表于

《文物鉴定与鉴赏》的文章编辑整理

馆藏文物欣赏

名称:霁红釉玉壶春瓶

年代:清同治

尺寸:高29.5厘米,口径9.4厘米,足径10.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瓶撇口,束颈,垂腹,圈足外撇。外施霁红釉,瓶内及圈足内均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同治年制”双行六字款。道光以后红釉色泽多似红芸豆色,故有“芸豆红釉”之称。此瓶的釉面有深浅变化,主要呈芸豆红色。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